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骨髓衰竭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常的初步研究

杨诗梅  
【摘要】: 目的 研究骨髓衰竭患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形态和生长特征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探讨MSCs异常在AA和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从AA和MDS患者骨髓中分离MSCs,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特征,绘制生长曲线描述细胞生长情况。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AA和MDS患者MSCs的血管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AA和MDS患者MSCs血小板生产素(thrombopoietin,TPO)的表达。 结果 研究发现AA患者骨髓MSCs的形态与正常对照组无异,均为梭形成纤维细胞样,但AA患者骨髓MSCs生长缓慢,集落形成时间及细胞融合达90%所需时间均长于正常对照组,P3代细胞增殖能力低于正常对照组。MDS患者的骨髓MSCs的形态、集落形成时间及细胞融合达90%所需的时间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3代细胞增殖能力与正常对照组无异。 A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造血因子IL-6与SCF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PO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IL-1β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MD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造血因子SCF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6,IL-1β和TPO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AA患者与MDS患者相比较,造血因子IL-6的表达明显低于MDS组(P0.01),但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造血因子IL-1β,SCF和TPO的表达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各研究组均未见G-CSF mRNA表达。 结论 AA和MDS患者的骨髓MSCs的形态与正常对照组无异,但AA患者骨髓MSCs的生长速度和增殖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MDS患者骨髓MSCs的细胞形态、生长速度和细胞增殖能力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AA和MDS患者骨髓MSCs VCAM-1和ICAM-1的表达无明显异常。AA患者骨髓MSCs IL-6、SCF和TPO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可见明显异常,MDS患者骨髓MSCs SCF与正常对照也存在差异。证实AA和MDS患者MSCs存在一定的缺陷。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春东;;肥胖者易患肿瘤[J];食品与健康;2002年09期
2 刘晓红;王芳;李颖;孙长颢;;不同肥胖易感性大鼠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J];卫生研究;2011年04期
3 曾鸿毅;;CHD患者血浆TXB_2、ET-1及血清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年04期
4 丁斌;;过敏性紫癜患儿血中两种胃肠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年04期
5 冯晓慧;贾春梅;王冬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8抗体与大鼠微小病变型多柔比星肾病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17期
6 华媛媛;熊正爱;张玉;章锡明;姚陈果;;高强度皮秒脉冲电场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7 徐立华;马永婷;邢精红;赵宣;梁涛;黄文哲;;聚乙二醇化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长期给药肝、肾毒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年05期
8 张玲玉;叶鹏;;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比较肥厚型心肌病与体循环高血压时的左心房相位功能差异[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年06期
9 王玲珑;高树兴;桂文来;蔡傲;屠丽萍;俞月芳;朱伟杰;吴斌;;血清CEA、AFP、CA19-9、CA72-4联检在消化道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年04期
10 徐学勤;林晓珠;陈克敏;凌华威;李晓;徐耀文;陈楠;;MR扩散加权成像在慢性肾病肾功能损害方面的价值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年09期
11 殷小龙;廖瑜俊;邓燕;杨洋;于春红;彭小维;鄢涛;;外斜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性变化[J];眼科新进展;2011年09期
12 胡晓蕾;尧银光;蒋红梅;付琳;;SLE患者中DcR3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8期
13 陈继中;王艳锋;陈小园;李旭光;汪亚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叶酸、维生素B_(12)的干预效果[J];检验医学;2011年06期
14 马伟刚;王兴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VEGF和PSA的检测及临床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05期
15 胡品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肾损害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19期
16 冯建文;刘立新;张海燕;张骞骞;;胶囊渗透压泵控释rmIGFBPrP1对小鼠肝肾组织的影响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08期
17 陈海燕;尹雪艳;吴利先;成家茂;;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大理白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08期
18 刘进娜;谢鸣;高秀兰;赵荣华;;LPS对正常和脾虚大鼠体温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19 薛明;陈幸生;林梃;官云彪;李南;;基质金属蛋白酶1,9表达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关系的研究[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年04期
20 李静;檀卫平;吴葆菁;蓝丹;麦贤弟;范玲玲;吴文英;徐小彩;;不同亚型哮喘患儿的IL-5、IL-17水平变化[J];中国热带医学;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化;杨诗梅;陆世丰;费小明;张建富;沈文怡;刘增艳;卢瑞南;刘澎;李建勇;;骨髓衰竭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和生长特征[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杨凤娥;战榕;黄淑桦;陈志哲;梁玉英;;ATG、G-CSF治疗急性骨髓衰竭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3 罗梅宏;周永明;陆嘉惠;胡明辉;朱文伟;鲍计章;;获得性骨髓衰竭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转录本的定量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刘艳梅;黄克武;;典型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气道功能与气道炎症状态[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王伍超;陈金萍;张岫竹;代维;刘大维;周继红;;CRH对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林书祥;乔丽津;宋力;李静岩;潘春莹;;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小儿骨髓衰竭患者中临床应用[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童杰峰;黄连生;赵小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唐红;文鹤龄;李海华;康彧;彭瑛;周文霞;;Wave Intensity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林洁;韩冰;武永吉;邸海侠;;骨髓衰竭疾病人端粒酶RNA基因(TERC)突变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红细胞疾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10 侯志慧;吴春平;李东亮;;孕酮对氧糖剥夺PC12细胞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燕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骨髓细胞生物学特征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2 王海燕;淋巴细胞活化与BMMSCs向脂肪分化的相互影响及可能的临床意义[D];复旦大学;2009年
3 姜寿峰;蛋白质组学在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血清和脑脊液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向斌;1型糖尿病侯选易感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曹明芳;归芍地黄汤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陈振萍;DNA甲基化在ITP发病机制中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徐雪晶;核因子-κB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诱导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曹金;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研究及TNF-α拮抗剂治疗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9 于瑜;失血复合缺氧缺水缺食大鼠心脏损伤特点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10 徐哲荣;雄激素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信号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诗梅;骨髓衰竭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常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衰竭小鼠体内的归巢及疗效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3 李云;T-bet等多项免疫指标检测在AA与MDS鉴别诊断中的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冯静;CD8+T淋巴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思俊;极端温度条件对大鼠调节性T细胞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王韵;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在骨髓衰竭性疾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许睿哲;心脏传入神经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D];大理学院;2012年
8 苏卡;广西三地人群肝组织中修复蛋白hOGG1和MGMT的表达[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徐晓娅;雌激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保护作用的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10 巢警殳;林蛙皮活性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冰;PNH治疗的新希望[N];健康报;2006年
2 张中桥;加味补阳还五汤可防护次声所致损伤[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邵宗鸿;让“荒漠化”的骨髓重变造血“绿洲”[N];健康报;2007年
4 林炳辉;方素钦;叶盈等;“脾虚及肾”理论有客观依据[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殷惠军 张波;蒺藜总皂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叶兰兰;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证型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张中桥;黄芪丹参复方制剂可保护心肌细胞[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熊相明 曲竹秋;清热利湿益气活血法对肾损害有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吴一福;和肝汤可预防化学性肝损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张中桥;黄芪丹参复方制剂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