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以此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刘晓  
【摘要】: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VEGF)家族及其受体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技术对2000.11~2001.8在本院手术的47例乳腺癌标本和11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中VEGF-A、VEGF-B、VEGF-C、VEGF-D及其受体FLT-1、FLK-1、FLT-4、神经纤维因子(neuropilin, NP)-1、NP-2、可溶性FLT-1(soluble FLT-1, sFLT-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在良恶性乳腺组织中均检测到VEGF-A 121、165mRNA的表达,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0.420±0.133、0.291±0.094,高于良性乳腺组织0.196±0.067(P=0.000)、0.206±0.058(P=0.001);在乳腺癌组织中,VEGF-A 121 mRNA表达高于VEGF-A 165(P=0.000),而在良性乳腺组织中两者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666)。VEGF-B167mRNA在乳腺癌及良性乳腺组织中100%表达,VEGF-B186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37/47(78.7%)表达,在良性乳腺组织中6/11(54.5%)表达;VEGF-B167 mRNA在乳腺癌组织及良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22±0.078和0.176±0.06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似乎高于良性乳腺组织,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77),VEGF-B186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167(0.080~0.219),高于良性乳腺组织0.071(0.000~0.156)(P=0.010)。VEGF-C mRNA在乳腺癌及良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28/47(59.6%)和2/11(18.2%),乳腺癌组织高于良性乳腺组织(P=0.013)。VEGF-D mRNA在乳腺癌及 南京医科人学博1:学位论文 良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24/47(51.1%)和 1/11(9.10人 乳腺癌组织高于良性乳腺组织(P=0刀16)。FLT一 在乳腺癌 组织中的表达率为偶 /’z(sa.ac/o厂 而在良性乳腺组织中未见表达 (P=0.012)。FLK-l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勺表达率为12/47 门5.5%厂而在良性乳腺组织中未见表达(P=0刀97* FLT* mRNA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4/47(51.1%厂 而在良性乳腺组织中 未见表达(P-0.002)。NP-l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勺表达率为23 /47(48.90),而在良性本腺组织中未见表达(P-0.002)。NP-2 mRNA有 ac,al7/a22两种异构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总表达率为 27/47(57.40),而在良性乳腺组织中未见表达(P=0.001)。SFLT-1 mRNA在乳腺癌及良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35/47(74.5%) 和 8/11(72.7y),表达水平分别为 0.348(0.000—0.457)和 0.366 (0.000~0.353),两者无显著差另IJ(P-0.401)。李腺癌组织中 VEGF-A 121、165、VEGF-B167、186、FLT-1、FLK-1、NP-1、NP-2 mervn表达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分期、雌、 孕激素受体状况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乳腺癌组织中VEGF.C(P- O*37)、VEGFD(P-0*12)、FLT.4 mRNA(P-0*12)表达 与淋巴结转移状况有相关性,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乳腺癌 组织中 FLT-4 mRNA表达与 VEGF-C(P-0.028)、VEGF-D mRNA (P=0.029)表达有相关性。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 VEGF-A、VEGF-B、VEGF-C、VEGF-D及其 受体FLTI、FLK-1、F旧、NP-1、NP-2 mRNA 勺表达水平有不同 程度的升高,提示这些因子及受体在乳腺癌的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及意义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 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 60例乳腺癌、12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 中 VEGF-A、VEGF-C、FLTI、PCNA 蛋白、微血管密度 (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density,MLD)进行研究,并探讨它们之间勺相关性及与乳腺癌临床 2 南京医科人学博卜学位论义 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 VEGF-A蛋白表达水平为 8(6~9),高于良ti 穿腺组织 3(2.25—4)(P-0*00);李腺癌组织中的 VEGFC蛋白 表达水平为 6(4~8),高于良性乳腺组织 3(2~4)(P。0*01); 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 FL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35/60(58石 %),高于良性乳腺组织 3/12(25%)(P=0.035),一些乳腺癌 细胞中也有不同程度 FLTI蛋白表达;乳腺癌组织中 PCNA表达水平 为 8(6—9),高于良性乳腺组织 4(3~6)(P-0.001)。李腺癌组 织中 MVD为 10(7.25—15.75),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组织 6.5(3—9.5) (P-0*07)Z 寻腺癌组织中MLD为6(4—8),明显高于良性乳腺 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国庆;张建国;仲雷;;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与治疗策略[J];中国肿瘤;2009年05期
2 孟冬娅!110015,薛文成!110015,胡晓芳!110015,胡华!110015,罗军!110015,王一楠!1100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诊治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01年01期
3 丁小云,俞杏平,王海勇,郁敏敏,求一秋,李定国,陆汉明;胃癌组织环氧合酶-2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年03期
4 陈贵 ,谢岳林 ,尹浩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胃癌[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4年02期
5 胡安国;;肿瘤微淋巴管生成调控因子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7年09期
6 王天,刘复强,唐福林,吴轶苹,叶进,崔晶,杨磊,杨光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测定[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2年06期
7 叶枫,陈怀增,谢幸,叶大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CD34~+干/祖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年09期
8 彭佳萍,张苏展,韩明勇,郑树;VEGF和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04年21期
9 郑艳秋,彭诗东,张浩;喉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曾忠华,余黎,肖璇,曾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折修复过程中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6期
11 李永生;余昌俊;李勇;;肿瘤微淋巴管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0年11期
12 王贵齐,杨治华,寿成超,徐光炜,董志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对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J];中华肿瘤杂志;1997年06期
13 凌云,刘婷,姜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的关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4 杨英,李少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年S1期
15 贾军,张志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J];陕西肿瘤医学;2002年03期
16 钱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J];微循环学杂志;2003年01期
17 徐军,齐法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临床相关疾病的关系(文献综述)[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0年04期
18 李高峰,段林灿,陈明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非小细胞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9 刘文韬,陈国玉,夏建国,杨力;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关系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01期
20 刘玉春,林士军,董惠翔,巫双燕;肺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分期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肿瘤;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英杰;;消岩颗粒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的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崔慧斐;金艳;曹吉超;姬胜利;王凤山;;修饰肝素作为内皮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湘奇;;乳腺癌淋巴管生成机制及中药调控作用的研究探讨[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白晓峰;田卫东;陈希哲;刘磊;汤炜;郑晓辉;李声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促进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研究[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5 田允波;许丹宁;孟彦举;陈学进;;不同基础培养液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五届全体会议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辰;张文峰;赵怡芳;陈新明;熊世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人血管瘤增殖及血管生成[A];2002全国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赵晓斌;史蓉芳;赵健;唐坤;王颖;;核素心肌显像评估猪急性心肌梗死植入生长因子支架疗效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师晓丽;余军平;徐永春;方晓红;;AFM单分子力谱研究活细胞表面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杨斌;章宜芬;杨荣;陈贇;易超然;徐林锋;兰厚金;朱伟东;周强;戴玉田;孙则禹;;膀胱无细胞基质支架中含有生物活性因子[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齐法莲;徐军;李晓燕;陈英剑;孙黎;;冠心病患者血清VEGF和血小板水平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以此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2 朱月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3 徐建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离子通道功能的调节及其机制分析[D];复旦大学;2001年
4 王孟龙;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启动子-胸苷激酶基因转移系统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5 谷仲平;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核酶治疗人肺癌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黄耿文;肝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量表达的意义及其机制[D];中南大学;2003年
7 邬海翔;胰岛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周磊;血管生长因子VEGF_(165)、Angiopoietin-1对心肌保护作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9 关永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损伤脊髓中的表达及其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D];苏州大学;2004年
10 陈长宏;微淋巴管在胆管癌转移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学;转化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缺损修复中的表达[D];延边大学;2003年
2 吴金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血管生成[D];郑州大学;2003年
3 向昕;TAE后肝癌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二期手术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4 候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01年
5 路新卿;血红素加氧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大鼠中的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6 刘博;高氧暴露新生鼠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范洪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E-钙粘素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青岛大学;2002年
8 姚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αv整合素表达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梁卫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卵巢、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关系[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10 尹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中表达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实习 生金平 本报记者 张咏晴;“乙肝小鼠”成人类替身[N];文汇报;2005年
2 奇 云;单亲小鼠可能打开潘多拉魔盒[N];大众科技报;2004年
3 宿健桃;药用植物多糖类成分药理作用综述[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周松;TRPM8是“冷”蛋白[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记者 刘恕 刘霞;利用皮肤细胞培育出健康小鼠[N];科技日报;2009年
6 何德功;小鼠实验证明小脑严重缺乏亦能存活[N];医药经济报;2005年
7 陆家训;P-53蛋白质有两面性[N];健康报;2002年
8 甘勃;后基因组时代看小鼠继续“开天”[N];大众科技报;2008年
9 陈军梅;用粉色颠覆IT产品设计规则[N];中国质量报;2008年
10 吴洣麓;小鼠医院:老鼠为我们而病[N];北京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