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姜黄素对增殖性肾炎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机制探讨

鲍华英  
【摘要】: 肾小球疾病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复杂多样,但一般认为它可能只是疾病的始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激活的一系列炎症介导系统才是造成肾小球损伤和产生临床表现的直接原因。目前,大多认为炎症介导系统一旦被激活,其后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具有共同之处。肾组织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以及肾固有细胞通过产生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损伤,炎性细胞,肾固有细胞之间以及固有细胞与浸润细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促进炎症反应的放大及肾脏损害的加重。 鉴于以上原因,有关增殖性肾炎的治疗,目前首选的药物仍是肾腺糖皮质激素,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对其产生依赖、抵抗,甚至出现严重副作用,随后,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环胞菌素A等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应运而生,但仍有部分病人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开发挖掘新的药物也就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随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发现,各种炎症介质的生物学效应需借助其特定的受体并通过特定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及相应的级联酶促反应才得以实施。研究发现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最终均激活或阻断转录因子的活化,从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P-1)是近年来关注较多的两个转录因子,研究表明它们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尤其是调控了免疫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如白介素(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等,部分新产生的炎症因子,又可作为NF-κB和AP-1的激活剂,再激活NF-κB和AP-1,这样不断循环,形成放大效应,导致炎症反应的加剧,使疾病迁延不愈。 目前有关NF-κB和AP-1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体外细胞培养证实:它们可调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的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和化学趋化因子。在许多实验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中均可见肾小球或肾皮质中NF-κB和AP-1活性的增加。阻断NF-κB及AP-1的活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化将有助于肾脏疾病的防治。 姜黄素*urcumin)是从姜黄中提取到的一种植物多酚;其分子式为 C21H20O6,其主链为不饱和脂族及芳香族基团。现代研究认为姜黄素具有 抗炎、抗凝血、抗氧化和抗纤维化等多种作用,并有可能是通过抑制多种 因素诱导的NF-出的激活,同时也抑制APl活性;从而发挥其抑命队血 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炎症因子诱 导的多种细胞T:NF、IL刁、ILE、TGF个、MCP刁、一氧化氮(NO)等的 产生。此外,姜黄素还可抑制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白三稀的形成; 减轻炎症组织中 PMN浸润;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及增加纤维 蛋白溶解、减少脂质过氧化和抗血小板聚集而改善机体的代谢状况,并使 机体组织对内源性皮质激素类物质敏感、增加肾上腺素笛体物质的产生。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推测姜黄素可能对增殖性肾炎具有防治作用。为此, 本课题一方面观察其对肾毒血清肾炎的防治作用;另一方面观察其对系膜 细胞增殖、分泌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将其开发应用于临床增殖性肾小 球’肾炎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姜黄素对实验性肾毒血清肾炎防治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肾毒血清肾炎大鼠尿蛋白及血生化的影响,以及 应用姜黄素后肾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 同时观察姜黄素是否抑制肾毒血清肾炎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IV型胶原 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积聚以及对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卡(TGF个)、 单核圭胞趋{匕蛋白-l(MCP-1)、白介素-16(IL-16)表达白影响。 方法 将72只雄性m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从尾静脉注 射0.sml 生理盐水,每日一次,连用两日,同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sml/(k·d);模型组:从尾静脉注射兔抗鼠肾毒血清0.smlM,连用两比 同时腹腔注射二甲亚砚(***O)0.5二1/伙·d); 姜黄素组:于尾静脉注 射兔抗鼠肾毒血清0.5m1/d,连用两日,同时剧空注射姜黄素5 omg/(k·d)。 三组大鼠分别于第 3、7、14、28天处死,取肾组织分送常规病理、免疫 组化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部分肾皮质液氮速冻,-70℃冰箱保存用于 2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盯PCR检测。测定各批次大鼠24小时尿蛋白、血生化指标。 结果:姜黄素组 24。J叫时尿蛋白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14天时血 胆固醇也比模型组低(P1刀5)。常规病理检查半定量分析显示姜黄素组 肾小球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1.m);间质炎细胞浸润程度亦较模型 组明显减轻(尸<O刀I);14天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尸 <0刀1)。电镜结果显示,姜黄素可明显阻止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及基 底膜的增厚趋势,抑制系膜细胞、内皮细胞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伍传军;;姜黄素可能预防动脉阻塞[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9期
2 段金旗;张林西;;姜黄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江苏医药;2011年15期
3 冯为;胡林峰;;姜黄素的研究进展及其抗肿瘤作用概况[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3期
4 刘玉章;周健;符粤文;张龚莉;桂瑞;郝新建;魏旭东;宋永平;房佰俊;;姜黄素联合小剂量MP方案一线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1期
5 卢高峰;李明捷;唐芙爱;;姜黄素对人食管癌细胞BAG-1表达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14期
6 刘春叶;张剑;尤静;苗延青;;生姜中姜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7期
7 陈培;张玉领;;姜黄素防治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8 邓航;陈薇;黄桂红;李江;邓俊刚;;HPLC法测定姜黄素明胶微球中姜黄素的含量[J];华夏医学;2011年02期
9 张志琴;郭向群;宿轶冬;;姜黄素提取工艺及活性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1年07期
10 李胜昔;曾斌;石巍;廖爱军;曹文涛;;姜黄素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抗癌作用及P21WAF1/CIP1表达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4期
11 周京辉;魏晓翠;曾志涛;;姜黄素与甘草次酸联合用药的体外抗肿瘤作用[J];北方药学;2011年04期
12 高尚璞;;姜黄素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α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6期
13 李庆;杨颖;李欣;陈美芬;郑穗生;;姜黄素的急性经口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7期
14 金梅花;刘春辉;李爱歆;;姜黄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明胶酶水平的影响(英文)[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15 陈颖;陈大年;王邦宁;;姜黄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乳鼠原代心肌细胞LOX-1 mRNA表达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6 王春战;张雷;刘锟;王军;吴海卫;董国华;景华;;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肺转流术后肾脏的保护作用[J];江苏医药;2011年12期
17 黄红艳;王营;陈复兴;刘军权;周忠海;张娟;;姜黄素诱导的免疫耐受性人树突状细胞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7期
18 黄汉昌;姜瑞瑞;林婧;张明贤;;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及其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5期
19 郭晓丹;许建华;;姜黄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1年06期
20 吴丽琼;孙正;张辛燕;张敏;宿颖;;姜黄素和乳香酸对人口腔表皮样癌KB细胞中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COX-2和5-LOX的作用[J];口腔生物医学;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长安;温见燕;廖福龙;;剪应力与姜黄素联合作用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2 陈秀;李作孝;佟琳;陈忠伦;张琳;彭建一;;姜黄素对实验性脑出血肿周边含水量影响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杨磊;张建业;张莲英;;姜黄素对前列腺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2004年全国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成扬;平键;徐列明;胡义扬;刘成海;;姜黄素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信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影响[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莉;赵昱;龚淼;;姜黄素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廖华;孙爱军;张红旗;;姜黄素对大鼠肺微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和增殖能力的影响[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7 曹健美;胡义扬;刘成海;王晓柠;;姜黄素对LPS诱导KC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肝细胞损伤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李军祥;诸葛丽;;姜黄素和葛根素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作用机制的对比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9 潘国凤;张晓东;朱晓新;;姜黄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最新进展[A];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建国;张彬;王全胜;朱锐;汪永辉;张丽哓;徐敏;;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间质纤维化的调节作用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华英;姜黄素对增殖性肾炎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机制探讨[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2 段菁华;姜黄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抗癌活性及逆转多药耐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黄刚;姜黄素抑制BLyS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4 郑斌;姜黄素及其类似物L3的抗氧化活性和对小鼠糖尿病模型及血管并发症影响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5 任玥欣;姜黄素对胆盐诱导的急性胰腺炎防治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6 王蓬文;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吴雪梅;姜黄素新剂型:自乳化和亚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8 余靖;姜黄素及其衍生物C086抑制人白血病细胞增殖与阻断Hsp90伴侣功能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9 刘红军;姜黄素对膀胱癌细胞株T24 miRNA表达谱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张文俊;(I)姜黄素半互穿式羟丙甲纤维素—明胶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II)OX26-NGF-融合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其表达纯化[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小娣;姜黄素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的疗效评价及其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2 安伟;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孙玉;依那普利联合姜黄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陈玲玲;凋亡诱导因子在姜黄素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5 张秀红;依那普利联合姜黄素对防治小鼠肝纤维化效果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6 宫亮;姜黄素Ⅲ脂质体制备及其对肺癌细胞A549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7 李帆;姜黄素对阻断NF-κB信号通路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3AO增殖[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8 李佳丽;姜黄素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周进伟;姜黄素对肿瘤细胞中β3Gn-T8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许娇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筛选方法的建立及姜黄素衍生物的筛选[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原;研究发现姜黄素能延长动物寿命[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张骁束 梅英;姜黄素抗癌作用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肖瑶;姜黄素有明显抗肿瘤作用[N];健康报;2008年
4 ;姜黄素对肾脏有保护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食用天然色素简介——姜黄素[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6 ;姜黄素有可能预防阿尔茨海默病[N];医药经济报;2005年
7 印高乐;吃姜黄素食物有助预防口腔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记者 冯磊 通讯员 毛平;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科技奖颁发[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9 乃卫 冷文 刘国应;国际医药动态[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程书权 姜黄素;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治疗肝病的现代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