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黄芪甲苷和苄达赖氨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印晓星  
【摘要】:背景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正在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医药界面临的重要挑战。DN的发病机理极为复杂。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多元醇代谢通路激活、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蛋白激酶C过度活化、葡萄糖转运蛋白激活从不同环节促进了DN的病理进程,细胞因子表达失衡、氧化应激以及由此引起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病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以上发病机理,寻找阻断病理进程中的某些关键环节并以此为靶标进行药物设计,如抑制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 AR)、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ed end-products, AGEs)的生成、对抗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以及调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和对抗氧化应激等,是目前DN治疗药物的发展方向。 黄芪为补气要药,具有补气升阳之功效。黄芪甲苷(Astragalus Saponin I,ASI)是黄芪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与DN防治有关的药理作用,如抗氧化应激、改善血流动力学、免疫调节等。苄达赖氨酸(bendazac lysine, BDL)对糖性白内障及其它多种类型的早期白内障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药理机制是抑制AR、抗炎、抗蛋白变性、抗自由基等,这些同样是DN发病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BDL可能是一个颇具潜力的抗DN药物,值得深入研究。 迄今为止,大多数的DN治疗药物仅对影响DN发病的极其复杂网络中的某一环节进行调节,作用较为单一,特异性不强,且副作用较多,加上DN中的重要致病因素AGEs的生成为不可逆过程,因此疗效皆不甚理想。所以,对ASI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ASI防治DN的科学内涵,并为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黄芪制剂打下坚实基础。这不仅在DN的治疗药物上增加了一个新品种,而且用现代医学理论技术丰富了中医对黄芪的″异病同治″和补气理论,为发掘祖国医药遗产做出贡献。此外,ASI和BDL对DN的治疗作用各有千秋,作用位点和作用强度各不相同。在本研究中,我们还初步观察此两药合用对DN治疗的相加或增强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作用,尝试摸索治疗DN的有效复方制剂。以上研究将大大强化DN治疗药物的 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对DN药物的开发大有裨益。 目的 1观察Asl对DN大鼠的治疗作用,寻找ASI治疗DN的作用位点,为开发符 合国际标准的黄茂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前实验资料。 2根据整体DN大鼠的实验结果,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上研究高糖与氧 化应激及DN之间的关系,继续观察Asl对高糖引起的细胞氧化应激状态、一 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etase,NOs)、W型胶原、层粘蛋白以及TGF一pl 的影响,阐明ASI治疗DN的部分药理学机制。 3观察BDL对DN大鼠的治疗作用,验证我们关于BDL可以用于治疗DN的假 设,并寻找BDL治疗DN的有效作用位点,为增加BDL用于DN防治的新 的适应症提供药理学依据。 4在整体DN大鼠的研究基础上,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上继续研究BDL 对DN症状的改善作用的靶点,以阐明BDL治疗DN的机制。 5在牛晶状体提取的AR上,观察并比较Asl和BDL对AR的抑制机制和抑制 强度。 5在了解ASI和BDL对DN的治疗原理的基础上,运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系膜 细胞初步观察两药合用对DN治疗的相加或增强作用,探索ASI与BDL成为 复方制剂的可能性。 方法 1 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脉霉素(streptozotoein,sTZ)6omg·kg一‘诱导糖尿 病模型,空腹血糖封3.88~ol一’者入选。 2成模的DN大鼠按分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的ASI(3、6、12 mg.kg一,)和 BnL(1 00、200、400 mg·kg一‘),治疗s周。 3 DMEM培养液培养大鼠肾系膜细胞,分别加入含低中高剂量的ASI(2 xlo一7、 Zxxo一6、Zxlo一smol·L一,)、BnL(10一6、10一5、一。一4mol·L一‘)及Asl和BDL 合用(Zxlo一,+10一6、2又10一6+10一,mol·L一‘)的nMEM培养液36小时后, 收集细胞并测定。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培养细胞的细胞周期;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放 免法测定尿白蛋白;亲和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 IC);化学比色法 测定尿素氮(BUN)和肌配;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肾皮质和血清中AGES含 量;ABTs比色法测定总抗氧能力(total anti一oxidativee即ability,T一AOC); 铝酸比色法测定过氧化物酶(catalase,CAT);DJINB比色法测定谷胧普肤 (GsH);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总NOs(tNOS) 和诱导型NOS( iN0s)活性;DL一甘油醛一NADPH一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全血 AR活性;放免法测定肾皮质中W型胶原和层粘蛋白含量;RT一PCR法测定肾 皮质TGF一田n1RNA的相对含量;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 并测定基底膜(glomerular base membrane,GBM)厚度。 5 DL一甘油醛一NADPH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眼晶状体AR活性,并以酶促动 力学原理判断抑制类型并计算Asl对AR的抑制常数。 6比较DN大鼠与正常大鼠,各治疗组大鼠与DN大鼠的各项指标的变化,以 确定早期DN模型的建立和各剂量的ASI和BDL对DN各指标的作用。比 较高糖和HZOZ培养细胞与正常培养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洪祝,刘晓峰,于侹,果德安,郑俊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胰复康胶囊中黄芪甲苷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10期
2 张虹!湖州313000,叶美娣!湖州313000,陈学锋!湖州313000;HPLC测定黄芪精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1年03期
3 刘媛文;薄层扫描法测定芪菊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医学文选;2002年05期
4 徐玖环,徐秀丽,米振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精中黄芪甲苷含量[J];中国药事;2002年11期
5 吴涛,洪梅,李秀芬,姜元甲,温海亭;薄层扫描法测定益气养心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潘晓鸥,罗红霞,代国友,张伶俐,唐尧;薄层扫描法测定产妇安煎膏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2003年06期
7 张莉,狄留庆,赵晓莉,李伟东,吴皓,蔡宝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塞脉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8 蔡州,赵文峰,吴明侠,于晨阳,张艳丽,李海松;降糖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J];中医研究;2003年03期
9 朱健美,张建春;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三消丹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中国药师;2004年03期
10 王秀萍,曾平,孙燕,刘志华,邓武娥,高小霞;薄层扫描法测定活血通络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4年07期
11 宋金荣,李倩;薄层扫描法测定归脾丸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齐鲁药事;2004年04期
12 宋茹;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贯众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2004年05期
13 康桂英,辛建成,陈瑞;薄层扫描法测定心通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年11期
14 马越鸣,谢华,朱世敏,吴耀平,吴大正,胡之璧;黄芪甲苷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和在大鼠的排泄(英文)[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年09期
15 杨庆胜,李彩荣,赵雪晖;HPLC-ELSD测定补益蒺藜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6 陈家进,刘俊怡,苏娟;复方益芪颗粒质量标准研究[J];中成药;2005年02期
17 李翔;朱臻宇;朱东亮;柴逸峰;娄子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梯度洗脱法测定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8 曾小连;黄其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扶芳藤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年08期
19 韩亚红;李鸿雁;;黄芪甲苷在黄芪主根侧根的分布[J];北方药学;2006年03期
20 张新建;郭美华;刘世萍;;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安神益心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炯宇;黄跃生;张琼;;黄芪甲苷减轻缺氧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金华;雷昊文;方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鼠肝脏中黄芪甲苷的浓度[A];全国第3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杜安全;周正华;;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检测复方制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医科卷)[C];2005年
4 林琳;沈洪;王立新;;黄芪甲苷、β-榄香烯抗肝癌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5 林琳;沈洪;王立新;;黄芪甲苷、β-榄香烯抗肝癌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6 季亢挺;唐疾飞;柴俊德;陈邢玉;林加锋;杨鹏麟;;黄芪甲苷对内皮祖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A];2011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张莅峡;刘泓;黄荛洲;;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及相关试验条件选择的探讨[A];全国第5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胡炯宇;黄跃生;张琼;;黄芪甲苷减轻缺氧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研究[A];第八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术会议暨贵州省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胡炯宇;黄跃生;;黄芪甲苷减轻缺氧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王欢;刘清杰;李孝红;;载黄芪甲苷和阿魏酸电纺纤维膜调节细胞行为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印晓星;黄芪甲苷和苄达赖氨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2 林琳;黄芪甲苷、β-榄香烯抗肝癌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耿文佳;黄芪甲苷对慢性抗Thy-1肾炎大鼠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杜强;黄芪甲苷对慢性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以及机制探讨[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5 贺永贵;黄芪水提取液对横纹肌收缩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6 吕琳;黄芪甲苷对高脂加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关凤英;黄芪甲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唐大年;人肝癌细胞耐药性与醛糖还原酶相似基因-1关系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9 张媛媛;黄芪和苦豆子有效成分抗病毒性心肌炎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10 王小琴;肾安提取液阻缓肾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凤波;黄芪甲苷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李香华;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的乳大鼠心肌肥大的保护作用[D];辽宁医学院;2011年
3 毛胜艳;黄芪甲苷对镉致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韩凯;水分胁迫对3种黄芪抗旱特性及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黄海涛;黄芪甲苷拮抗过氧化氢引起的成骨细胞凋亡作用分析[D];延边大学;2012年
6 孙豪栋;黄芪总皂苷的微生物转化及其条件优化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王欢;携载黄芪甲苷和阿魏酸的静电纺纤维促进血管生成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吴隽松;黄芪甲苷对海人酸脑损伤大鼠海马细胞增殖的影响和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9 孙书龙;黄芪甲苷延缓人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的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王苏会;抗风湿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晨;预测连铸结晶器保护渣膜厚度的数学模型[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2 胡德荣;黄芪活性产物代谢调控研究获突破[N];健康报;2008年
3 徐敏;基因工程妙解中药资源“困境”[N];解放日报;2008年
4 农信;购买农膜小常识[N];山西科技报;2003年
5 记者 王阳;让中药材长出更多有效成分[N];上海科技报;2008年
6 刘家聚;墨膜表面缺陷是怎样造成的[N];中国包装报;2005年
7 尚学瑞 宋卫东;肝病检查ABC[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蔡湛徐红;一丝之差减重量 单面打印省油墨[N];中国石化报;2007年
9 王宏磊;中药苷类有效成分提取 辅料、工艺各不同[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黑牛;油墨因素对印刷品光泽度的影响[N];中国包装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