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张道宗学术思想总结及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王颖  
【摘要】:张道宗教授于1965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40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现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业务指导主任,全国名老中医,第三、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临床上擅长针药并用治疗疑难杂症。特别是善于用针灸方法治疗疾病,尤其对于督脉研究更为深入,把督脉的治疗作用发挥、利用到了极致。张老师治病强调在整体观指导下,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核心,施以针灸、中药综合治疗。本文第一部分总结了张老师的学术思想,第二部分是张老师的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经验整理。第三部分是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第一部分张道宗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 介绍张道宗教授学术渊源,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对中医事业的热爱,都对其学术思想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学术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求真务实,四诊合参 张老师总是如实记载病人的病情变化,首诊望、闻、问、切非常仔细,尤其是发病经过,既往诊疗过程,做过了哪些实验室检查,体检的阳性发现等。而复诊尤为关注治疗后的病情变化,无论好转、减轻、未变、加重、服药反应等都一一如实描述。复诊易法、换方必有交待。言简意赅,让学生一看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突出整体,着重辨证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灵魂。张老师善于收集临床资料,但不是机械的流水账,而在分析中融入辨证思路,从而使医案的表达不仅仅局限于记录,而体现辨证论治的一体性。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全面分析病情的轻重缓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经络、脏腑功能,找出其变化的特点,从而指导立法、遣方、用药。 3针药并用治疗疑难杂症 老师推崇张仲景、孙思邈等“针药合用”之主张,理解“毒药攻其内,针石治其外”、“药之不为,针之所及”的真正含义。在临床上有时用针,有时用药,或针药同用。对于颈椎病、面瘫,老师主张仅以针灸足矣;而对外伤、荨麻疹、肾炎等多主张单用中药而不针灸。但当遇到心悸、胃溃疡、顽固性失眠、眩晕等采取针药合用,这时收效颇佳。在老师的身上打破了某些中医师不会针灸和针灸师不会开中药的现象。老师善用古方,认为古方经过了几千年的临床检验,治疗疾病有独特的效果。有的古方可以直接使用,有的古方因为现代的人饮食、起居、环境与过去大不相同,需要灵活化裁方可有效。老师信古而不泥古,值得年轻医师学习。 4重视顾护脾胃 老师根据“土载四行”,“士为万物之母”之观点,及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行属土,提出了“四时皆有‘土’”之说,一年四季中治病都必须重视“上”。春季多风湿,祛风不可忽视利湿;夏季多暑湿,在除湿热之时要重视清湿;秋季燥邪为多,在润燥中也要适当理湿;冬季多寒湿,在祛寒的同时也要除湿。同样在治疗各脏腑病变时,也要重视对“土”的调理。如肺有疾须“培土生金”;肝有疾,应“知肝之病当先实脾”;肾有疾可以以土治水。总之在治疗过程中从不忘记对“土”——脾胃后天之本的调养。 5针灸擅用督脉 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有“阳脉之海”之称。老师在治疗不同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时,经常取督脉穴位,往往收到奇效。本人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按照老师提出的“通督调神”理论,选取督脉经的穴位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6重视针刺手法,针灸方法多样化 老师在针刺治疗时特别强调针刺手法,讲求“得气”,因为针刺的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指:“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要“得气”,就要求行针者利用正确的针刺手法。如“徐疾补泻法”、“提插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等。 张老师的针灸方法多样化,在针具上有毫针、耳针、芒针、水针等。不仅用针,还擅长用灸。如温针灸、艾盒灸、隔物灸等。方法多样,疗效显著。 第二部分张道宗教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经验整理 1历代医家对中风的认识。 2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 3张道宗教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经验整理。 (1)对“通督”的认识。 (2)对“神”的认识。 (3)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4)张老“通督调神”有关穴位分析。 第三部分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1目的:通督调神针刺法是张道宗教授提出的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方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该病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 2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针刺治疗组、康复治疗组、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组进行对照。其中针刺组20例,康复组20例,针刺配合康复组20例。针刺组和针刺配合康复组是试验组,康复组为对照组。本研究采取观察分析者(即第三者)的盲法,同时受试者尽可能盲法;在方案制定、产生随机数编制盲底、研究者记录试验结果作出评价、数据管理直至统计分析,都保持盲态。研究结束并完成数据分析后才予以“揭盲”。 3结果:患者性别、年龄及各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功能综合评定基线一致,统计学具有可比性(P0.05)。经平均治疗28天后,三组患者日常生活动能力评分、运功功能评分和功能综合评分都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针康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明显低于康复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和针刺+康复组两组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4结论:通督调神针法优于单纯康复疗法,与针刺加康复组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别。能较快地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缓解肢体痉挛,改善生活质量,能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此方法具有临床价值和推广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郝盼富;曹奕;董赟;;针刺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研究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7期
2 赵颖;段晓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90例[J];河南中医;2011年10期
3 席娜;许军峰;张春红;;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真性球麻痹之语言障碍3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年06期
4 弋巧玲;;自拟瘫复康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23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06期
5 任晓明;石焱;宋双临;胡晓晴;刘芳;韩崇华;;补益肝肾针刺法治疗帕金森病9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年04期
6 翟伟;;深刺提拿针刺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52例(英文)[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1年02期
7 王茵萍;肖元春;;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Contracted Pelvic Outlet Syndrome[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8年03期
8 乌兰巴特尔;;针刺治疗功能性阳痿[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3期
9 卢红庆;易奇燕;汪春玲;占国荣;;压顶灸合烧山火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1期
10 艾瑞东;王雅娟;;隔姜灸联合针刺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年05期
11 任旭;周国平;唐曦;刘小卫;;整体经络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年06期
12 苏毅;李佩芳;;任督通调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7期
13 王罗丹;齐凤军;;围挂针刺法治疗黄褐斑45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1年07期
14 何为奇;;针刺干预对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临床研究概述[J];中医杂志;2011年16期
15 朱现民;陈煦;胡兴旺;;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1年04期
16 迟慧;邹伟;;益肾调肝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年07期
17 喻巍;赵惠;孔波;孙波;;电针八髎穴配合补肾固本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年06期
18 温世春;;针刺治疗小儿急性腹泻34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0期
19 杨宏伟;陈梅;苗莉娜;孟斌;;鸡爪刺分经取穴配合运动针刺法治疗颈肩疼痛5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06期
20 栾玉芬;周相仓;宫朝霞;张坤;杨玲;;Treatment of 32 Cases of Meniere Disease with Acupuncture[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喜平;王建;张开伟;陈久毅;;“补肾健睥”针刺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雌二醇含量的影响[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陈明;张花;东贵荣;;三步针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何希俊;赖新生;谭吉林;王本国;;通督醒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耿强;倪丽伟;姚增民;徐渊明;;调神化浊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提高班论文汇编及讲义[C];2011年
5 耿强;倪丽伟;姚增民;徐渊明;;调神化浊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魏清琳;;强脊补肾针刺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8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7 耿强;王嚞;张健;姚增民;徐渊明;;针刺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症患者血浆P物质和β内啡肽的影响[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振寰;祁岩超;潘佩光;马美美;钱旭光;符文杰;丁建英;万瑞平;;通督醒神针刺法对脑瘫患儿神经发育及修复的临床研究[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9 刘振寰;祁岩超;潘佩光;马美美;钱旭光;符文杰;丁建英;万瑞平;;通督醒神针刺法对脑瘫患儿神经发育及修复的临床研究[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刘振寰;祁岩超;潘佩光;马美美;钱旭光;符文杰;丁建英;万瑞平;;通督醒神针刺法对脑瘫患儿神经发育及修复的临床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张道宗学术思想总结及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杨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胡永辉;针刺对术后大鼠胃肠平滑肌收缩粗肌丝调节和ICC细胞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陈天才;巨刺法介入时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康复程度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丁子殷;灵龟八法针刺取穴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蒋坤融;针刺四关穴结合耳压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罗文政;解郁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张峰;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姜铭;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时效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辛昕;三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优化方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金艳;针刺对足月分娩催产镇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蔡攀;运用左右分治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张金媛;针刺五脏俞为主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迟慧;调气通督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缪虹;通脑活络针刺法优化取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李兆伟;针刺减控体重对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任旭;整体经络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明妍;针刺结合益智饮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宿健;复聪开窍针刺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沈金绒;固本培元针刺法配合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部疼痛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爱美;健脑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近泻远补针刺法治疗眼肌麻痹[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孔令敏 赵武强;30项简易医疗技术服务西部农民[N];健康报;2006年
4 王豪;验方集锦[N];民族医药报;2006年
5 刘冬梅 苏晓华;走在医学前沿的青年针灸专家[N];天津日报;2006年
6 苏晓华 韩莉;中国针灸光耀世界[N];消费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章 通讯员 赵玉华;传统医学辨证治疗脑病[N];保健时报;2004年
8 林立军 邢建军 夏景珉 王福菊;创新推动天津中医事业加速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周颖;让针灸在我们手中传扬[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10 记者 谭欣;第十一届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