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3-5期毒素清除作用的临床研究

张丽香  
【摘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一项研究[1]显示,1999年~2004年间,美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CKD患病率达13%,比1988~1994年间上升30%。目前西医对于早中期CKD的治疗以控制加重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治疗原发病及处理各种并发症等为主,而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则必须依靠肾脏替代治疗。目前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如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及肾移植的治疗费用高,易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大量研究表明,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尿毒症毒素水平,改善CKD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人血清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 IS)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分析IS与其他尿毒症毒素指标的相关性,并观察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对CKD3-5期患者血清中IS、SCr等尿毒症毒素的清除作用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了解该法对CKD3-5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法的治疗机制,及其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研究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的建立:将血清样品用0.2%三氟乙酸-乙腈(10:90)混合液沉淀蛋白,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含0.1%三氟乙酸,pH2.5)-乙腈(92: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激发波长280nnm,发射波长390nm。(2)本研究共纳入31例CKD3-5期的患者,按照患者接受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的意愿,分别将其中的15例患者纳入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组,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并根据中医辨证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组同时采用以大黄为主的中药灌肠方进行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每周3次(隔日1次)。以2周为一个疗程,共观察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证候、相关实验室指标(IS、SCr、BUN、UA)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果:(1)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可准确检测人血清IS含量,且检测结果表明CKD患者血清中IS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并与SCr、BUN有较高的正相关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SC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eGFR均较治疗前升高,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组治疗后I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IS的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UA的变化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患者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变化。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可准确测定人血清IS含量,且CKD患者血清IS与SGr、BUN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可明显降低CKD3-5期患者IS、 SCr等尿毒症毒素,升高eGFR,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观察期间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该法对CKD3-5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融;刘旭生;;张氏攻邪学术思想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05期
2 林伟仁;江瑛;;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的新危险因素[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年01期
3 杨敏;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病变的防治[J];现代实用医学;2004年12期
4 杨晓萍;程红新;陈志刚;杨军;刘春;张金平;张春江;;慢性肾脏病血清HGF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07期
5 张庆康;;43例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分析[J];重庆医学;2008年19期
6 邵命海;蒋宇峰;邹赟;陈刚;杨雪军;何立群;米秀华;;939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诊疗现状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年05期
7 林善锬;;慢性肾脏疾病合并高血压处理的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年02期
8 陈香美;;中国终末期肾脏疾病的现状 问题和对策[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年07期
9 焦广宇;周春凌;;慢性肾脏病循证营养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年03期
10 徐虹;;儿童慢性肾脏病管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年06期
11 沈蕾;卢国元;蒋丽琼;马珍妮;汪安友;董宁征;阮长耿;;vWF/ADAMTS13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11年13期
12 黎磊石,郑丰;低蛋白饮食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年05期
13 王琳,叶任高;慢性肾脏病中肾功能恶化防治的研究现状[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8年06期
14 侯凡凡,刘国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需要肾脏病和心血管病医生共同解决的新问题[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年01期
15 α酮酸制剂在肾内科应用专家协作组;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年07期
16 张路霞,王梅,王海燕;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年07期
17 ;慢性肾脏病骨代谢及其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南8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维生素D治疗[J];中国血液净化;2006年05期
18 本刊编辑部;;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在慢性肾脏病高血压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06年20期
19 张雪锋;周富明;韦先进;张忠贤;费德升;王彩萍;;ACEI联合ARB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10期
20 余仁欢;;慢性肾脏病三分治,七分养[J];医药与保健;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霓芝;金华;;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防治中的作用与地位[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毕礼明;朱冬云;马济佩;;中药对慢性肾脏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研究认识[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杨洪涛;;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路晓光;李平;;慢性肾脏病危险因子及标志物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韩学玲;;浅谈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徐国宾;;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分期与与争议及其及其实验室检查等[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李宇丹;;活血化瘀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8 高辉;杨丛旭;余仁欢;;四逆散治疗慢性肾脏病三则[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袁静;沈燕;胡英;余芳芳;查艳;;贵阳市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暨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脏病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程艳杰;朱鸿;王旭;曹华军;范存琳;金福姝;李士军;;慢性肾脏病分期与尿蛋白谱及尿轻链水平关系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函;慢性肾脏病患者吸烟状态及其与肾脏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谢恺庆;C-反应蛋白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文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琼;慢性肾脏病的3.0T功能磁共振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陆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成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社区干预模式的建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许国双;尿酸转运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与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7 初启江;硫酸吲哚酚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关系及不同治疗对硫酸吲哚酚水平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8 崔明姬;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邢昌赢;免疫抑制剂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10 魏明刚;益肾清利、和络汇浊法抗肾脏纤维化的机制与治疗2-3期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仕智;福州市成人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2 朱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林曰勇;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相关因素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蒋丽娜;重庆市渝中区体检人群中慢性肾脏病发病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马忠超;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硬化相关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10年
6 孙达;慢性肾脏病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叶旭东;广西京族成年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鞠滨;足细胞表面标志蛋白PCX在慢性肾脏病中的表达[D];苏州大学;2010年
9 山都斯 古龙;慢性肾脏病和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清iPTH水平的临床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康希;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治愈不是目标 自我管理是关键[N];健康报;2009年
2 李天舒;我国慢性肾脏病急需“摸底”[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3 记者 李天舒;我国慢性肾脏病急需“摸底”[N];健康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吴红月;以制度强化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治[N];科技日报;2009年
5 受访专家 珠江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周伟东 采写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胡琼珍;慢性肾脏病 不要绝对戒肉[N];广东科技报;2009年
6 记者 孙晓素 通讯员 伍晓毅;10人中就有1人患慢性肾脏病[N];南方日报;2009年
7 记者 陈国东;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增长迅速[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 王延辉;慢性肾脏病“三越”诊治心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孙雪峰 陈香美;慢性肾脏病:隐匿的杀手[N];北京科技报;2009年
10 杨伟鹏;慢性肾脏病如何早期发现[N];潮州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