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非药物疗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康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非药物疗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康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肺癌术后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和肿瘤内科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65例。其中试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试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具体治疗方案为:选择中医非药物疗法中的气功疗法、音乐疗法和饮食疗法。其中气功疗法为八段锦锻炼,从每周2天、每天1Omin的运动量开始,逐渐达到每周3~5天、每天30min的运动量;音乐疗法需按照病人体质选取不同特质的音乐,每日听乐1次,一次20~30min;饮食疗法,给患者提供肺癌辨病施食通治方的烹饪方法,嘱患者每天可选择以上妙方1~2种,佐餐食用。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耐量评价指标6MWD和6MWD测量后即刻Borg评分、生存质量量表FACT-L 4.0中各项目评分及总分、焦虑和抑郁情况评价指标SAS和SDS评分。结果:(1)65例患者中,试验组3例患者未按规定完成整个干预,研究者剔除病例,最终获得有效样本30例,失访率为9.09%;对照组1例患者自行退出,1例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参与了太极拳锻炼活动,研究者剔除,最终获得有效病人例数30例,失访率为6.25%。经χ2检验后,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667),可进行临床观察。(2)SAS和SDS评分比较:非药物疗法干预12周后,试验组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52.93±3.03 v.s.49.07±3.237;55.73±4.32 v.s.50.57±3.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试验组SAS和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49.07±3.237 v.s.50.83±3.086;50.57±3.159 v.s.53.73±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存质量量表FACT-L 4.0中各条目及总分比较:干预后,试验组生存质量各条目及总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较,试验组干预后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附加的关注状况及总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MWD和6MWD测量后即刻Borg评分比较:干预后,试验组的6MWD较干预前明显增加(501.67±17.764 v.s.511.11±17.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MWD测量后即刻Borg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2.83±0.531 v.s.2.53±0.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6MWD明显增加(511.11±17.790 v.s.495.19±20.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MWD测量后即刻Borg评分有下降的趋势(2.53±0.507 v.s.2.83±0.7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非药物疗法可明显提高肺癌术后康复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可为临床上肺癌的术后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