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多因素(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
药物、免疫反应等)参与的多系统损害并伴多种免疫学异常的自身免疫
性疾病。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病程迁延,临床多呈慢性经过,病死率
较高,我国患病率达70.4/10万,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之一。
中、西医学对SLE的研究现状表明,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
疗SLE具有较好的前景。细胞凋亡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之一,在SLE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题进一步观察中药狼疮静
颗粒治疗活动性SLE的临床疗效,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理。
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狼疮静颗粒对SLE患者病情活动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75例符合ARA(1982)诊断标准、病情活动性标准(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SLE患者,随机分为以中药狼疮静颗
粒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药组)45例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对照组)
30例,治疗6个月,观察中药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SLE的临床疗效、
及对SLAM病情活动性积分、激素指数和CTX指数、激素撤减量、ESR、
尿蛋白、肾功能、ANA、SIL-2R、TNF-α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中药组总
有效率为91.1%,略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在改善疲乏、口干、
腰膝酸软、脱发等症状、降低SLAM病情活动性积分、减少尿蛋白、改善
肾功能、调节细胞因子(SIL-2R、TNF-α)异常、减少激素和免疫抑制
剂用量及减轻其相应副作用、降低病情复发率(1年内)等方面,明显优
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SLE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调节细胞因子的异常,利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的撤减,降低疾病复发率,有助于稳定病情,减少西药副作用。
实验研究 目的:验证中药狼疮静颗粒对狼疮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
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用40只(♀8只、♂32只)
8周龄BXSB狼疮鼠,其中8只♀BXSB狼疮鼠作为同种阴性对照组(A组),
32只♂BXSB狼疮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组)、中药狼疮静颗粒组(C
组)、CTX组(D组)及中药狼疮静颗粒+CTX组(E组),各组于用药两周
后取标本。运用流式细胞术、免疫双荧光染色法检测外周血CD4~+T、CD8~+T、
CD19~+B细胞分布及脾脏CD4~+T、CD19~+B细胞凋亡;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各
组BXSB狼疮鼠肾脏免疫组化。结果:中药狼疮静颗粒可升高BXSB狼疮
鼠外周血CD4~+T、CD8~+T分布及CD4~+/CD8~+比值;降低外周血CD19~+B细胞分
布;抑制脾脏CD4~+T、CD19~+B细胞过度凋亡。结论:中药狼疮静颗粒通过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投店裙历粒猎疗厉动住呆绕在扛③范磨肘研宪·刃罗
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降低B细胞分布,抑制T、B淋巴细胞过度凋
亡;可能阻抑了过量核酸抗原释放,从而抑制了B细胞的异常增生活化,
使自身抗体产生减少而达到治疗叽E目的。
我们认为肾虚阴亏是SLE发病之本,瘀毒内蕴为SLE致病之标,肾
虚瘀毒是叽E病困病帕关键,补肾化毒为盯E基本治法.研究提示中
药狼疮静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固子异常及T、B淋巴细胞功能紊乱,抑制T、
B淋巴细胞凋亡,阻抑了过量核酸抗原释放而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国内外对叽E外周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多限于总淋巴细胞,
而选用国际公认、先天发病的BXSB狼疮鼠、运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免疫双
荧光染色法、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药复方对S眺鼠脾脏T、B亚类淋巳
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未见报道.本课题在对SLE病困病机认识、治
法方药的确立、中药复方对细胞困子的影响及在细胞分子水平的实验研
究等方面立意新颖,具有创新性,在国内外中医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