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性SLE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丁炜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为70.4/10万,有报告显示妇女则达到115/10万。该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累及多系统、多脏器,肾功能衰竭、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之一。“狼疮静颗粒”(Langchuangjing Granule,LG)是治疗SLE有效的纯中药制剂。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细胞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 or CD54)为主要观察对象,从实验和临床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试图阐述其治疗SLE的作用途径、环节和靶点。 实验研究分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两部分。药理学研究选用先天发病的NZB/W F1(NZB/NZW F1 or BW)自发性狼疮小鼠,分别检测了血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肾组织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3mo NZB/W F1♀小鼠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olua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含量尚在正常范围,尿蛋白阴性、肾脏普通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但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以及肾脏组织已见ICAM-1高表达;至7mo时,NZB/W F1♀小鼠血清sICAM含量明显升高,尿蛋白和肾功能异常。狼疮静能有效抑制NZB/W F1♀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表面和肾组织ICAM-1的高表达以及肾小球细胞数和血清sICAM-1的升高,并能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和增加免疫脏器指数。狼疮静结合西药强的松后,起到了协同作用,显示了中西医结合的明显优势。毒理学研究观察了灌胃给药途径的狼疮静颗粒LD_(50)及最大耐受量试验。结果狼疮静颗粒因为制剂的原因LD_(50)无法完成,其最大耐受量为304g生药·kg~(-1)·日~(-1),相当于临床剂量的87倍,提示狼疮静颗粒安全无毒。 临床研究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活动性SLE患者46例,随机分为西药组(Western medicine,WM)20例和狼疮静为主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组(LG+WM)26例,治疗6个月,观察对临床疗效和SLAM病情活动性积分的影响;引入激素指数和CTX指数,分析狼疮静颗粒对西药的撤减作用;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CAM-1的变化。结果显示,中西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治疗后血清sICAM一1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 显著性差异(P0.001,0.01);中西医结合组在临床疗效、降低病情活动 性积分、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 以上结果表明狼疮静可以有效抑制ICAM一1的升高,当结合西药 后,发挥了协同作用,提高了疗效,符合系统论的最优化原则。提示 狼疮静颗粒具有类激素样或抗粘附分子样作用,其疗效机制与抑制 ICAM一1的升高,下调 sIL一ZR、TNF一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了 T、B细胞过度活化和炎症细胞浸润,改善T、B细胞功能紊乱,减少 了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过多形成有关。其确切机理尚有待进一步 研究。 本文从细胞及分子免疫角度,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来 观测纯中药制剂对先天发病的NZB/N ZWFI自发性狼疮小鼠ICAM一1 的作用,国内外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同时,进一步证明该中药制 剂安全无毒、临床疗效确切,为开发新药奠定了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文,刘俊敏,刘艳霞,周健,薛健,黄益民;肾移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59~(fyn)和SLAM基因表达的动态观察[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1年04期
2 弓娟琴;环孢素A长期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年01期
3 李凌云,刘鑫,张鹏,齐义鹏,程明;麻疹病毒绒猴细胞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J];科学通报;2002年16期
4 郭哲,赵玉铭,王雅坤,陈洪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朗格汉斯细胞的表面标志变化[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年01期
5 戴俊;人树突状细胞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年02期
6 王建军,杨锡强,魏钰书;X连锁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4年04期
7 杨庆永,王宗发,廖元兴,杨慧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与疾病活动相关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06期
8 曲东明;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征基因的克隆[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9年05期
9 邬秀娣,孙凌云;SLET细胞功能的改变[J];免疫学杂志;2000年01期
10 谢红付,李吉,陈翔,施为,陈明亮,杜乾君;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与ANA及dsDNA抗体水平相关性探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07期
11 杨军,李成荣;X连锁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4年08期
12 陈红清;血浆及尿液补体裂解产物作为狼疮活动指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7年02期
13 周建耀 ,刘佳 ,林暖 ,林金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14 谢红付,张慧,陈翔,施为,陈明亮,杜乾君;SLE疾病活动性与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相关性的探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年02期
15 孙凌云,金欧,冯学兵,陆友年,朱世钧,钱颐;两种方法检测红斑狼疮抗DNA抗体评价及意义[J];江苏医药;1999年06期
16 胡东艳,李明;滋阴清热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性激素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年05期
17 李永清,杨敬,魏财文;转基因小鼠在麻疹病毒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兽药杂志;2002年09期
18 杨岫岩,尹培达,高翔,刘亚光;系统性红斑狼疮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最佳间期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1996年04期
19 马京香,王勤友,宫奇林,裴忠亚,陈珠峰;SLE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睾酮水平的变化[J];山东医药;2000年06期
20 尹志华;X-连锁的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P)[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dizul Ahmad;Shoudong Huang;Jianguo Jack Wang;Gamini Dissanayake;;A New State Vector for Range-Only SLAM[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2 ;AUV SLAM and Closed Loop Research in Large Scale Environment[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A Hybrid SLAM method for service robots in Indoor Environment[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4 温丰;柴晓杰;朱智平;董小明;邹伟;原魁;;基于新型人工路标系统的视觉SLAM算法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王宇韬;方勇纯;;鲁棒单目视觉SLAM系统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6 ;Unscented H_∞ Filter based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7 孙凤池;路薇;王婷婷;;基于动态阈值的移动机器人SLAM数据关联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张霖;赵祚喜;张智刚;俞龙;黄健;;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SLAM方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亚非;周鹰;张天良;张映敏;;集成电路引线焊接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10 ;Practical Feature-Based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Using Sonar Data[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炜;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性SLE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刘喜德;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林睿;基于图像特征点的移动机器人立体视觉SLAM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蒙学莲;小反刍兽疫病毒血凝素蛋白及其受体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胡淳玲;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及麻疹病毒侵染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刘鑫;麻疹病毒通过受体SLAM对昆虫细胞的感染及其诱发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杜航原;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尚文;以视觉传感为主的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和环境建模[D];东南大学;2005年
9 季秀才;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建图中数据关联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陈东岳;具有感知和认知能力的智能机器人若干问题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博;基于大地图的移动机器人高速高精度SLAM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宋沛;自主式水下机器人基于线特征的SLAM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柴红霞;移动机器人在SLAM中数据关联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时臻;用于SLAM的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5 苏立;室内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双目视觉SLAM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一路;移动机器人SLAM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安山;移动机器人单目视觉SLAM中环路闭合检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彭晟远;基于激光测距仪的室内机器人SLAM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9 应鹏;室内机器人平台设计及SLAM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江龙;基于SURF特征的单目视觉SLAM技术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虹;海南造船接到国外订单[N];海南日报;2010年
2 肖征荣;好软件少不了它们[N];电脑报;2003年
3 祖典;雷神公司发展先进中距空空导弹[N];中国航空报;2004年
4 崔谦;让音频重放更震撼[N];计算机世界;2001年
5 ;完完全全打造自己的音频系统(16)[N];电脑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陈文波;愿为奥运信息当保安[N];市场报;2003年
7 张秀萍;NBA当红三巨星[N];中国体育报;2001年
8 马达;阿尔卡特获ADSL入网证[N];通信产业报;2000年
9 中太数据;综合业务管理 助力宽带掘金[N];通信产业报;2004年
10 ;中兴通讯首次参加3GSM年会[N];人民邮电;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