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晋唐时期妇科针灸治疗的文献研究

孙淑惠  
【摘要】:妇女在人类社会占总人口的一半,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妇科针灸治疗是中国医学针灸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妇科针灸理论基础、应用范围及治疗方法,因其有经、带、胎、产等特点,与其它针灸临床学科有显着不同;而针灸疗法的简、便,对妇女没有不良副作用,是妇科治疗之有效方法,对人类的繁衍发展及妇女健康有着极大贡献。 综观古今中外文献,对于《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要方》,《千金翼方》以下简称《翼方》,两方以下简称《千金》)与《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个别的研究虽然不少,却缺乏相关的系统归纳及深入探讨。本研究针对妇科针灸治疗,进行以晋唐时期《千金》为中心的妇科针灸治疗源流之探讨。首先探讨晋唐时期妇科针灸治疗之源流,了解妇科针灸治疗在晋唐之前的起源、演进,及晋唐之后的发展、影响。其次,探讨《千金》与《甲乙经》之源流、特点及对后世之影响。再者,探讨《千金》在妇女针灸与《甲乙经》之相关性,并进行两者在妇科针灸治疗之比较。 皇甫谧根据《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参考《难经》有关文献,全面性有系统地总结晋以前的针灸理论和经验,编纂《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着。《甲乙经》叙述53种妇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第一次使针灸妇科独立成篇,有关妇科病,针对女性经、带、胎产及妇科杂病方面详细归类,使妇科针灸治疗从此逐步向专科发展。 《千金》中针灸学的内容占有相当比重(共5卷),对针灸腧穴理论和临床针灸治疗的论述,极为详尽。在学术上除继承《内经》之理论外,其腧穴部分多据甄权新编《明堂》而定,更有许多独创之处。孙思邈主张将妇、儿医学单独设科,将妇女的特殊疾病独立出来,写成“妇女方”七卷,对各种妇产科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大都做了详细叙述。孙氏从妇女的生理特点出发,提出妇人的病比男子十倍难疗,应当别有方,并把妇女方列在《千金要方》之首,以唤起人们注意;又认为疾病不是鬼神所决定。对前人的经验强调灵活运用,不泥古守旧,经过实验加以创新,值得医史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挖掘和评价。 本研究针对《甲乙经》与《千金》中妇科疾病针灸治疗的比较发现 一、《甲乙经》与《千金方》病证、循经选穴之相关性 (一)针对痛经取穴部位大多在脐部四周。经脉以胃、脾、肾经与任脉为主。 (二)闭经的形成与正气虚弱、血气失调有关;两医籍在治法上皆为针灸并施。 (三)崩漏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共同穴位之选择,血海、照海分别是肝、肾经气汇聚之处,调理冲任;阴谷为足少阴肾经合穴,有理冲任、复冲任制约之能。《千金方》使用4个经外奇穴:交仪、营池四穴、漏阴、气门。 (四)带下病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共同穴位之选择,次、中髎乃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具收摄止带之功;蠡沟属肝经,助肝主疏泄,协脾荡涤湿邪。 (五)对于不孕症,《千金方》明示石门刺则终身绝嗣,《甲乙经》针灸并施。 (六)《千金方》针对胞衣不下,取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足厥阴肝经之章门为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亦是肝经与胆经交会穴;以及1个经外奇穴:胞门(关元左两寸) (七)产后病的病因病机以“亡血伤津、痰血内阻、多虚多癖”为特点,期门在肝经,为肝募,寓补虚、祛疲为一体。中极、阴交调冲任,理虚实。盲门可通利三焦气机。石门通利三焦气机、补虚劳。诸穴于“乳余疾”虚实之证,可补可泻而为之。 (八)阴挺的主要病机是气虚下陷与肾虚不固致胞络损伤,不能收摄子宫。上髎乃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具收摄止带之功。 (九)疝瘕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血气失调有关。常见以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等因素结聚而成。石门在任脉之上,系三焦募,通利三焦气机之外,又补虚劳。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擅长行气泻实通癖。蠡沟属肝经,为络穴,助肝主疏泄,协脾荡涤湿邪。 二、《甲乙经》与《千金》穴位选择之异同《甲乙经卷12·妇人杂病第10》列53种病症主治、与《要方·针灸下·妇女杂病第8》54种病症主治,有21种病症主治雷同,占39.6%。意谓在《要方》以《甲乙经》为参考主轴。 三、《甲乙经》与《千金》病证针灸治法之运用 (一)《甲乙经》大多数针法与灸法并施。 (二)《千金》有关痛经与月经不利病证,大多数针法与灸法并施。 (三)《千金》崩漏、阴挺、阴痛、阴冷治法,使用灸法多于针法。断产、滑胎、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无乳、症瘕等,使用针法多灸法。 (四)《千金》针灸在妇科疾病之运用,并未特别突显重灸轻针之观点。 (五)《甲乙经》与《千金》在针灸治法之比较,《千金》更突显辨证施针或灸或针灸并施之特点。 综上观之,《千金》在妇科针灸领域中不但吸取了《甲乙经》的重要内容,更使得针灸治疗妇科疾病更为多元。藉由本研究,发掘出《千金》对于妇科针灸治疗的内涵,或有助于临床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疗效的提高,更可为妇科的治疗方法另辟快捷方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傅禹民;;几种常见妇科病针灸治疗的初步报告[J];江西中医药;1955年07期
2 王家陟;彭楚湘;罗红柳;;现代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相关性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11年01期
3 任莉梅;;清代以前针灸妇科学简史[J];针灸临床杂志;1990年04期
4 ;《中医文献杂志》2005年总目次[J];中医文献杂志;2005年04期
5 高加亮;钱虹;;孙思邈治疗妇科病特色举要[J];中国中医急症;2009年08期
6 张志明;针灸治疗瘿瘤核[J];上海中医药杂志;1955年09期
7 赵云生;;从国外针灸动态看发展针灸医学的必然趋势[J];河北中医;1980年03期
8 张志华;;针灸治疗子宫脱垂60例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1981年03期
9 韩红;;冲脉对妇科病针灸治疗的指导意义[J];针灸临床杂志;2007年09期
10 兰蕾;刘迈兰;曾芳;梁繁荣;;针灸治疗不孕症的古代文献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11期
11 田传瑶;;《甲乙经·序》译释[J];新中医;1986年12期
12 李永宸;彭胜权;;中医文献治疗狂犬病方法探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6年10期
13 刘立公;顾杰;黄琴峰;;针灸治疗青盲的古今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年06期
14 赵欲晓;;浅谈《针灸甲乙经》对于失眠的治疗特点[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2期
15 黄竹斋;;针灸治疗半身不遂45例疗效报告[J];中医杂志;1958年11期
16 ;针灸治疗1462例风湿性关节炎(痹症)总结报导[J];中医杂志;1960年05期
17 王彧;胡幼平;;针灸治疗心绞痛选穴规律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年05期
18 王文锦;曹一鸣;高季培;雒仲阳;杜宗昌;王绍中;于伯泉;侯诚治;王志学;;针灸治疗中风症192例临床初步观察[J];中医杂志;1957年06期
19 李志明;针灸治疗眼病的理论和配穴[J];上海中医药杂志;1958年08期
20 吴清明;;针灸治疗有助中风康复[J];老年人;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艳芳;李赛美;;针灸治疗糖尿病近况[A];第六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吴九伟;陶御风;;古代针灸治疗失眠症文献回顾[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3 王小军;谭畅;张自方;;针灸治疗偏头痛80例临床观察[A];2010湖南省针灸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罗大万;;牙痛针灸治疗体会[A];重庆市针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马忠立;高林豫;温瑰隽;万凤伟;马巍;安英;王文远;;平衡针灸治疗复合性老年病[A];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6 储浩然;丁义侠;薛西林;孔红兵;;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及机理研究概况[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施茵;马晓芃;刘慧荣;吴璐一;吴焕淦;包春辉;;针灸治疗克罗恩病的进展与思考[A];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妍文;符文彬;樊凌;欧爱华;彭汉郭;;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文献的质量评价[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柳华;张世平;王济良;杜鑫;何学芳;;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系统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徐天朝;苏晶;;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与思考[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淑惠;晋唐时期妇科针灸治疗的文献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蔡宏伟;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伍敏新;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文献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崔秀琼;痛经的古今针灸处方用穴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5 宋业强;白癜风中医文献与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邝慧芳;针灸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范磊;滋补肾精法辨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唐志坤;滋阴活血法辨治黄褐斑的中医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李丽萍;调气安神法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中枢调控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丁克;便秘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浩铭;针灸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蔡宏伟;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吴玉华;薄氏腹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4 陈卓;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5 刘坤;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古今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松川秀夫;中医对阿尔茨海默型老年性痴呆病程之探讨[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7 李凯;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8 宋鹏;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中心型)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吴明昌;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李伟洪;针灸中极穴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冰 陈大鹏 特约记者 李先春 李士虎;预防妇科病农村女性更在乎“细节”[N];中国人口报;2010年
2 钱伟;新生儿“妇科病”莫惊慌[N];大众卫生报;2004年
3 蒲昭和;“醋”方治疗妇科病[N];保健时报;2003年
4 郭宏伟;性爱能治妇科病[N];保健时报;2004年
5 冯桃莉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看妇科病也有“黄道吉日”[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6 冯桃莉(副主任医师);病在妻根在夫的妇科病[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7 阮文;非激素治疗:妇科病治疗创举[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冯桃莉;看妇科病也有“黄道吉日”[N];大众卫生报;2003年
9 冯 瑶;11岁女孩也得妇科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杨彪;七种妇科病宜看中医[N];民族医药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