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调肝化浊法降脂减肥研究

杨来发  
【摘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逐步提高,許多人嗜食肥甘厚味;另外由於工作等原因,又常缺乏運動,這些因素導致肥胖成爲普遍的社會現象,而肥胖又是導致高脂血症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脂血症被公認爲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高血壓病、腦血管病、糖尿病、脂肪肝等多種疾病,對人體健康有著巨大的危害。所以肥胖症與高脂血症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 肥胖症的病機往往與痰濕壅盛、氣滯血瘀等及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由於肝失疏泄,氣機不暢,可生痰濕,可致血瘀;木鬱可犯脾土,另一方面,肝腎同源,肝血不足,可致腎虛,故肝功能失調是肥胖症的主要病機,治療當以疏肝或補肝爲主,即以調肝爲主。高脂血症病機與肥胖症相似,均以痰濕(或稱痰濁)爲主要病機,原因是痰濁不化可致瘀血內生或加重臟腑失調,這一提法得到現代實驗研究和臨床的驗證。這給我們的啓發是,治療肥胖症和高脂血症當以調肝化濁法爲本,同時結合調理脾腎,行氣活血,燥濕化痰等治法。 肥胖症的診斷,目前國際通用的方法是體格指數BMI(Body Mass Index),計算方法是BMI=體重kg/(身高m)~2,考慮至國人的種屬及形體,診斷標準大致爲:24爲正常上限,24~28爲過重,>28爲肥胖症。高脂血症的診斷常以血液生化檢查爲依據,中國人血清總膽固醇(TC)的合適範圍爲<5.20mmol/L(200mg/dl),5.23~5.69mmol/L(201~219mg/dl)爲邊緣升高,>5.72mmol/L(220mg/dl)爲升高。甘油三酯(TG)的合適範圍爲<1.70mmol/L(150mg/dl),>1.70mmol/L(150mg/dl)爲升高。同時參考脂蛋白情況,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C),其合適範圍是<3.12 mmol/L(120mg/dl),3.15~3.61mmol/L(121~139mg/dl)爲邊緣升高,>3.64mmol/L(140mg/dl)爲升高。 目前中醫臨床治療肥胖症和高脂血症的方法豐富多樣,多以辨證論治爲主,也有針灸、推拿等療法,中藥製劑因其使用方便在臨床上也有廣泛應用。 西醫治療肥胖症有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在全面評估的基礎上,先進行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還有行爲修正療法或精神療法等非藥物療法,如無效則可以選用藥物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治療肥胖症的西藥可以分爲四類:一是抑制食欲的藥物;二是阻礙消化道吸收的藥物;三是阻礙脂肪囤積的藥物;四是促進代謝的藥物。高脂血症也是先採用飲食療法,無效則採用藥物治療。治療高脂血症的西藥主要包括以下六類:一、羥甲基戊二酸單醯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藥,又稱他汀類藥:二、氯貝丁酯類和苯氧乙酸類或稱纖維酸類(fibrates),又稱爲貝特類;三、膽酸鼇合樹脂類;四、煙酸及其衍生物;五、魚油製劑w-3脂肪酸;六、其它包括彈性酶、普羅布考、泛硫乙胺(pantethine)等。 雖然中西醫在治療肥胖症和高脂血症方面的方法和藥物較多,但其中也存在許多問題,如關於肥胖的標準問題,肥胖症和高脂血症的治療問題以及高脂血症的中醫規範化研究問題等。 爲了克服以上問題,本文根據調肝化濁法是治療肥胖症和高脂血症的主要方法,故以此爲出發點,同時結合健脾補腎、活血等治法,設計了一套簡單的減肥降脂產品,共有四個產品系列,分別爲: 1五行酵素菜籽粉代餐包:車前子、萊菔子、白芥子、牛蒡子、決明子、綠豆、紅豆、白扁豆、黑豆、黃豆、黑芝麻、粉狀核桃油、药篛粉、螺旋藻、燕麥、五行酵素粉、寒天粉。 五行酵素菜籽粉代餐包以黑芝麻爲君藥,重在補益肝腎,同時也可潤腸通便,減少脂肪及其它成分的吸收而達到減肥降血脂作用,爲代餐包中之主要成分。以核桃油助黑芝麻潤腸通便,更可滋補肝腎;药蒻粉、燕麥都爲食品,可補充營養代餐,又有降血脂減肥功效;螺旋藻則爲目前降血脂減肥的常用藥物,以上均爲臣藥。紅豆、綠豆、黃豆、白扁豆、黑豆五種食品,分別爲五色,各入心肝脾肺腎五臟;車前子入腎經、萊菔子入心經、白芥子入肺經、牛蒡子入脾經、決明子入肝經,五種種子也分入五臟,補充營養代餐,且調補五臟,五臟和則氣血運行通暢,痰濁、瘀血及多餘膏脂皆可自去,以上十味均爲佐藥。以五行酵素粉、寒天粉調和諸藥,爲使藥。全方既可補充營養代餐,且可以通便減肥降血脂(本方以潤下爲主,不會出現明顯的瀉下作用)。本方還可補益肝腎,調補五臟以治本;利濕化痰,疏肝行氣以治標,標本兼治,共起減肥降血脂的目的。 2疏肝解毒膠囊:穿心蓮、白花蛇舌草、兔兒菜、車前子、澤瀉、生地、當歸、藿香。 穿心蓮、白花蛇舌草、兔兒菜清熱解毒,清除體內所蘊之熱毒,共爲臣藥。生地、當歸活血和血,與薑黃相伍,既可增強活血之力,且又活血和血而不傷血;車前子、澤瀉、藿香利水滲濕化濁;以上共爲佐藥。全方配伍以疏肝瀉火,清熱解毒爲主,兼可活血和血,滲濕化濁。 3理肝氣膠囊:薑黃、茵陳、丹參、梔子、五味子、麥冬。 方中重用薑黃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爲君藥;以茵陳助君藥疏肝理氣,丹參助君藥活血化瘀,共爲臣藥;梔子清熱瀉火,清肝鬱所生之熱;五味子味酸收斂,既可防薑黃、茵陳耗傷正氣,又可酸以入肝而補肝;熱易傷陰,行氣之品也易散傷陰液,故加麥冬養陰扶正,祛邪而不傷正,均爲佐藥。全方以理肝氣爲主,兼有活血清熱之效。 4減脂膠囊:紅麴、山藥粉、山楂、當歸、川芎、桃仁、炮薑、甘草、刺五加、桑枝葉、紅景天。 減脂膠囊中重用紅麴以健脾化濁,又活血行滯,爲君藥。山楂消食積,化瘀滯,山藥粉健脾助運,共助紅麴健脾化濁爲臣藥。當歸、川芎、桃仁、炮薑、甘草組成生化湯,活血化瘀行滯;刺五加、桑枝葉、紅景天補腎強筋,活血通絡,散結消腫,以上共爲佐藥。全方配伍以化濁健脾爲主,兼活血行滯,祛邪而不傷正。本方重在降血脂,兼有減肥之效,適用于以血脂高爲主的患者。 配套產品中,五行酵素菜籽粉代餐包以補益肝腎爲主,肥胖患者可以此代替平日的進餐,既可提供各種營養和能量,又起到減肥降血脂的作用。該產品就是想簡化肥胖患者複雜的食品減肥計畫,方便患者飲食,適合肥胖且血脂較高者。體現了補肝爲主的治法。 疏肝解毒膠囊以疏肝瀉火,解熱毒爲主,適合肝鬱氣滯,火毒明顯的肥胖患者;理肝氣膠囊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爲主,適合肝鬱氣滯伴有血瘀之象的肥胖患者。兩方體現了疏肝爲主的治法。減脂膠囊則以化濁健脾,活血化瘀爲主,降血脂功效較好,適合脾虛有濕濁,伴血瘀且血脂較高的肥胖患者,體現了化濁治法。此三種產品當辨證或參考血脂情況選擇使用。 以上配套產品體現了調肝化濁法降脂減肥的設計理念。 疏肝解毒膠囊和理肝氣膠囊中的君藥薑黃在基因毒性安全性評估實驗、動物餵食安全性評估實驗及護肝功能評估三個實驗中,均未見明顯的毒副作用,表明服用安全可靠。減脂膠囊中君藥紅麴在調節血脂實驗中表明具有很好的降低倉鼠和大白鼠血脂作用,且有劑量效應。在急性毒性實驗和慢性毒性實驗中,均顯示無明顯的毒性作用。臨床實驗雖有少數患者出現心灼熱、胃痛、眩暈等不適症狀,但症狀輕微,一般不須特別治療即可自愈。故總體來說,服用紅麴既可降低血脂,又安全可靠,無明顯的毒副作用。以上提示配套產品不僅方便有效,而且安全性較高,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魏以新;叶小丽;何一芳;;机关干部肥胖与血脂、血糖、血压的现状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年01期
2 舒欣;;这些中药具有降血脂作用[J];求医问药;2007年06期
3 方成虎;崔兰;方今女;;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高脂血症水平及与肥胖的关系[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7年04期
4 王丽清;孙升云;肖旭腾;肖达民;;活血利湿法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并高脂血症21例[J];新中医;2006年02期
5 潘文;;脂肪肝103例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年03期
6 彭澍;赵瑛;;体重指数、体脂肪率与高脂血症关系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6年09期
7 韩玉旋;;清脂减肥方治疗青年性肥胖症伴高脂血症72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8年06期
8 高健;连泽勤;朱平;朱海波;;蛹虫草提取物虫草素(3'-脱氧腺苷)对于高脂血症地鼠和大鼠的降血脂作用研究(英文)[J];药学学报;2011年06期
9 张凤云;刘雪华;;针刺结合游走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合并高脂血症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年05期
10 肖新怀;;超重或肥胖老年人血清瘦素浓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11 冯飞玉;唐礼可;郭殿武;黄滨南;葛求富;赵岩;;山青之片辅助降血脂作用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9期
12 赵明;刘志刚;张佳丽;梁江;赵海峰;李琼;张召锋;王军波;李勇;;口服核苷酸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12期
13 贾文剑;孙红霞;呼敏风;;高血压肥胖患者甘油三酯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临床荟萃;2010年13期
14 魏俊香,刘娟,祁明珠,任海荣,郝改凤,史雪梅;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关系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年05期
15 覃容贵;付萍;吴建伟;国果;;蝇蛆壳聚糖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12期
16 王锐;孙立军;尹福在;;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与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临床荟萃;2007年07期
17 刘红新;;代谢综合征及有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年05期
18 冯丽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全科医学;2007年24期
19 胡钧,吕圭源,李万里;马尾松松针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20 段云;梁韶春;孙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48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6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可芸;唐玲光;杨富清;孙淑芝;孙璐;王杨;;降脂膳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老年营养暨第二届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2 刘佳萍;刘阳;白菁;;肥胖症30例非药物疗法效果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艳霞;张淑英;张迎春;梁波;;调脂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A];2003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焦东海;高雅萍;沈学敏;钱尚统;华宝芬;;内服外敷大黄提取物对188例肥胖症患者住院治疗的疗效观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郑勇英;帅怡;肖萍;仲伟鉴;;大豆磷脂软胶囊辅助降血脂功能的评价[A];第四届第二次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与营养食品所毒理室联合召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朱惠娟;史轶蘩;潘惠;戴晴;谭莉;邓洁英;张殿喜;;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对脂肪肝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潘秋;;中、西医关于肥胖症诊断指标评价与优选[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潘秋;仝小林;;《内经》关于肥胖症的认识[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熊会海;张见;马洪萍;;针灸治疗肥胖症临床观察[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10 吴桂丹;;针灸治疗肥胖症162例临床观察[A];2007全国侗族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来发;调肝化浊法降脂减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金暎锡;五谷降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3 薛洁;基于现代理论与技术的调脂中药阿魏胶囊的系统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4 乐智勇;泽泻汤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于睿;疏肝清脂颗粒延缓或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机制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6 李锦;高脂血症对兔心室肌电重构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刘军莲;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痰瘀证候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8 华丛笑;高脂血症患者服用调脂药物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尹力;高脂血症对大鼠主动脉壁连接蛋白37、40、43和45 mRNA表达及内皮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10 闻莉;化痰活血方拆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光;蓝靛果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高血脂大鼠降血脂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2 张加雄;决明子降血脂有效成分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邰海服;单纯肥胖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与血脂关系及丹皮酚的保护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4 魏志锋;NRE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降脂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杨卫红;小柴胡汤及其药群配伍防治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阴瑞兰;原花青素对高脂饮食大鼠胸主动脉壁PPARγ—NF-κB途径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宋利强;高脂血症对内皮剥脱术后血管炎症反应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8 李新颖;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高脂血症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鲍晓明;血脂康胶囊对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10 程生辉;五味降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Ⅱ期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沉默的杀手[N];科技日报;2001年
2 刘霞;降血脂中药简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3 倪守东;高脂血症者慎用维生素E[N];民族医药报;2002年
4 简 翁;从生活方式入手预防高脂血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认识高脂血症[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6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兰毅;正确认识高脂血症[N];市场报;2000年
7 施永连;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广东省中医院教授 吴焕林;降脂试试两款药膳[N];健康时报;2007年
9 王业龙;怎样辨治高脂血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洪文旭;高脂血症辨证论治[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