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法治疗肝衰竭内毒素血症的研究
【摘要】:
肝衰竭(liver failure, LF)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内毒素广泛分布于革兰阴性菌及其他微生物如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的细胞壁成份中,当这些生物死亡或处于高速增殖期时会释放内毒素进入体循环中,即导致内毒素血症。肝脏是机体清除内毒素的主要器官,一旦肝脏的屏障功能受损,有可能导致内毒素血症并引起肝脏持续性损害形成肝病内毒素血症,特别是肝衰竭时,并发内毒素血症的机率大大增加。
本研究首先系统阐述了中医对肝衰竭的认识,包括肝衰竭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等,以及现代中医对肝衰竭的认识与研究,特别是并发内毒素血症时的病因病机特征,总结了肝衰竭及并发内毒素血症时的西医研究进展。提出肝衰竭内毒素血症的基本病理因素是毒、瘀、虚,热毒内盛、瘀血内阻、气阴两虚为其基本病机特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其基本治则。
其次临床研究部分,严格按照肝衰竭及内毒素血症的辨证标准筛选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生化学指标、主要的疗效指标以及症状积分,记录相关数据,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P值,用统计软件spass13.0处理所得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治疗肝衰竭内毒素血症过程中,运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法在控制患者黄疸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及降低内毒素水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显示了本法的有效性。
由此,笔者认为在现有西医治疗肝衰竭内毒素血症的基础上,辨病辨证结合,分阶段的运用中药来治疗,可以有效的缩短病人住院天数,降低肝衰竭死亡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