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凉血方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摘要】: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IC)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本病的中心证候是血尿、蛋白尿、皮疹紫斑、关节肿痛,或见水肿等,属于祖国医学“血证”的范畴。其病机为风、湿、热毒之邪夹杂,热瘀阻络、络伤血溢,血溢脉外。早在清代,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就指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倡导“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疗思想,即在疾病过程中要主动采取措施,防变于先,控制病势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养阴凉血方”修复HSPN动物模型肾损害的研究,验证导师马健教授经验方“养阴凉血方”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免疫学、药效学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微观实验依据。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为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粘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可同时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其他过敏表现;血管病变处有IgA和补体成分沉积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小儿,男女比例为2:1,肾脏累及在过敏性紫癜中十分常见,其严重程度并不与肾外表现相一致。观其临床表现,约30%~70%的患者出现血尿及(或)蛋白尿。据统计,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在所有小儿肾小球疾病中约占15%。本病病理共分VI型,光镜下肾穿刺发现本病与IgA肾病相似。典型的肾小球病变为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伴不同程度的新月体形成。过敏性紫癜主要是免疫球蛋白A(IgA)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失控是其主要病理机制,体液免疫异常,IgA的作用尤其受到重视。T细胞功能紊乱和多种促炎症因子失调,并且其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发挥作用。HSPN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Th2类细胞活化使IgA、IgE水平增高,尤其是IgA,形成IgA免疫复合物而致病,白细胞介素(IL)4、6、8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 a)作为调节细胞免疫重要细胞因子,在HSP/HSPN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长时间CD4/CD8比值降低是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外周血CD4+、CD4+/CD8+明显降低,而CD8+明显增高,表明T细胞亚群异常。CD4+减少,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和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及辅助其它细胞亚群等功能减弱;CD8+增加,抑制CD4+和B细胞作用增强,影响细胞免疫反应和抗体形成。从而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导致感染反复发作和预后不良。
实验研究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1(IL-1)和TNF-α活性;采用免疫荧光检查肾脏(IgA、IgG、IgM);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细胞亚群等,通过免疫学检测,从免疫调节角度探讨了“养阴凉血方”方药防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机制。
本研究通过观察养阴凉血方配合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作用,初步结论如下:1、养阴凉血方配合激素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有明显治疗作用,其可能机制:促进肝脏合成蛋白质增加,从而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减轻血尿、蛋白尿,间接起到保护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的作用。同时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甘油三脂,并可改善肾脏微循环,减轻肾脏病变程度。2、养阴凉血方可能通过调整垂体-肾上腺系统,使降低的皮质醇水平恢复正常,减轻了激素的副作用,提高激素疗效。3、养阴凉血方能降低血浆IL-1及TNF-α含量,调整CD3+、CD4+及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或及其比值,表明该方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大鼠的免疫功能可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
|
|
1 |
万海同,白海波,杨洁红,万晨旭,杨进;养阴方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和NO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2年01期 |
2 |
万海同,白海波,杨洁红,余道军,杜月光,别晓东,严伟民,杨进,郑筱祥;养阴与益气活血方药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等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04期 |
3 |
王颖,张闻东,陈幸生,李佩芳,俞红五,陈颖,周婷,韩为;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初步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
4 |
王秋;养阴方对家兔阴虚热盛证动物模型发热效应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5 |
陈红;益气养阴方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84例[J];福建中医药;2005年01期 |
6 |
王世军,李震,余美娟,贾素菊,李祝,顾振东,张勇;益气养阴方对小鼠实验肿瘤核分裂及AgNOR的影响[J];山东医药;1995年12期 |
7 |
张恺;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8例[J];青海医药杂志;1998年01期 |
8 |
贾文华;益气养阴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05期 |
9 |
王晓素,徐列明,刘平,刘成;养阴方预防肝癌的实验研究[J];江西中医药;1997年05期 |
10 |
别晓东,刘华,高祖明,吴继敏,徐粟;醒脑静加益气养阴方加减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07期 |
11 |
徐瑞荣,罗忻,赵钧铭;益气养阴方对白血病细胞Caspase-3及Bcl-2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年08期 |
12 |
李震,余美娟,张彩,王世军,李祝,贾素菊,郭平,李淑贞,王学曾,韩兆诚,李安国,顾振东;抗肿瘤中药提高实验性肿瘤小鼠生存质量和对血浆环核苷酸水平影响的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
13 |
魏凯峰,龚婕宁,卞慧敏;养阴方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国医论坛;2001年01期 |
14 |
杨进;孟澍江;;养阴方对家兔实验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防治作用的观察[J];中医杂志;1990年09期 |
15 |
孙静,李震,王莉,臧运华,张丹,李军山,李兰,刘黎青,高苏缇,简隆磊;益气养阴方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2年01期 |
16 |
周丽平;;自拟养阴方治疗高血压病50例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07年04期 |
17 |
许占民,王鑫国,张一昕,曹丽静,曹刚,朱长福,李春花,张玉兰;益气养阴方对阿霉素致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年01期 |
18 |
郑翠娥,郑延国;血府逐瘀汤合益气养阴方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5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7年06期 |
19 |
张炜,叶红英;益气养阴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2年05期 |
20 |
张炜,叶红英;益气养阴方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2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