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中考英语阅读测试效度检验
【摘要】:自2007年起,江苏省各市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对中考英语的考试内容、试卷结构以及考试要求作了适当调整。其中最大的具有共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明确地将课程标准中五级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目标作为中考英语的测量目标,二是删去一些考查微技能的题型,增加了一些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主要是任务型阅读(包括阅读后简答、阅读后完成表格)、短文选词填空(首字母填空)等。基于课程标准的中考模式自实施以来,对其质量的监控和评估主要依据各市对命题、审题、考试工作的总结以及对试卷所进行的自评,可以说目前对基于标准的中考英语测试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导向性仍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系统的研究。
本论文以2009年盐城市中考英语试题为例,在统一的效度概念框架下,通过研究中考英语阅读能力的构成成分和测试方法对阅读成绩的影响,对调整后的中考英语阅读新增题型进行效度研究。本论文调查的问题有三个:(1)中考英语阅读能力是可分的,主要由字面理解能力、推断性理解能力和评价能力三个层次构成;(2)中考新增阅读题型“构念”理论定义是科学恰当的,题型能反映基于课程标准的中考英语测量目标的要求;(3)新增阅读题型能更好地反映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真实水平。
对中考英语阅读能力构成成分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主轴因子分解法;对中考新增阅读题型“构念”理论定义的检验主要采用专家判断的方法进行逻辑分析和内容相关证据收集,然后运用“即刻内省法”对被试答题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被试在答题过程中是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经过什么步骤获取正确答案的,从而对被试真实答题过程与预期答题过程的一致性进行判断以收集“构念”相关证据;最后采用皮尔逊相关方法计算不同语言水平组被试在两题型测验中的分数与测验总分的相关关系,以验证新增阅读题型的效度。
本研究的初步结论是中考英语阅读能力是可分的。研究者指定提取特征根的标准,提取三个因子的结果显示,三个因子代表了数据的基本结构,较好地反映了信息的本质特征。中考英语阅读能力至少由字面理解能力、推断性理解能力以及评价性能力三个层次的能力构成。通过专家判断、“即刻内省法”和相关关系分析,本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新增阅读题型测试采用的“构念”理论是合理的,反映了阅读理论的最新发展;但新增阅读题型测试所考查的“构念”相关性程度介于一般和比较理想之间;新增阅读题型测试存在“构念”代表性程度不高的问题;任务型阅读题型与真实阅读过程有距离。测量方法对成绩有一定影响,考试分数不能完全科学地反映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方法的调查结果,还是对考试结果和考生答题过程的分析,收集到的证据表明盐城市中考英语新增阅读题型的效度一般。提高中考阅读测试的效度的关键不在于使用何种(新)题型,而在于提高命题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