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文化政策探析
【摘要】: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化政策是文化的一种政治表现形态,也是国家文化利益、文化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在教育、文学、舞乐、书画艺术等多种文化领域内都有很大成就,创造了丰硕的文化产品,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而且培养了大批的文化人才。在我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南唐能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财富,这和统治者有效的文化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在五代乱世中,“以文治世”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想趋向。杨吴时期的社会风气就由尚武向文治转变,南唐建立之后,延续了杨吴尚文的社会风气。南唐三代国主本身都喜好文艺,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而且礼遇文士,倡导文治,推行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事业的政策。在文教方面兴建学校,鼓励私学,倡导学风和推行儒学教育;倡导文学和艺术;搜集、整理文献图籍和编撰典籍;实行科举取士,大力招揽人才,重用文士;还提倡和崇信佛教、道教。南唐文化政策是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好文尚士和儒、道、佛兼容也是南唐文化政策的特点。南唐文化政策有利于安定南唐的社会秩序,极大的推动了南唐文化的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后把南唐与后周的文化政策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二者的异同及异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