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指示代词“本”和“该”对比及教学考察

王晓荟  
【摘要】:学界关于指示代词研究的历史由来已久,尤其是在指示代词的对比性研究上。但大多研究成果都是集中在人们使用频率较高的“这/那”上,对“本/该”’研究较少。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检索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老舍和王朔的语料发现,“本+NP”结构可分为“本+职位身份类名词”、“本+机关单位类名词”、“本+时间名词”、“本+地理概念类名词”、“本+量词+名词”、“本身”、“本人”及“本+其他名词”等共八种类型;“该+NP”结构可分为“该+职位身份类名词”、“该+机关单位类名词”、“该+时间名词”、“该+地理概念类名词”、“该+量词+名词”、“该+人名”、“该+科学术语类名词”、“该+其他名词”共八种类型。“本+NP”的语义可分为“我”、“我的”、“我所供职的单位或生活的地方”、“这”、“现在所处的时间”以及“指代自己以外的其他人或自身所处地以外的其他地点”等六种;“该+NP”的语义可分为“过去的”、“即将到来的”、“这”、“那”等四种。二者在结构和语义上均互有异同。 “本人、本身”作为固化搭配,应单独划归一类;“本/该”不适用二分法,不仅不可以简单地划分为近指和远指的对立,也不可以简单地划分为自指和他指的对立;“该”指代用法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展,不再拘泥于旧时公文;“本/该+NP”结构可以突破指称个体,表达群属概念;“本/该+时间跨度长于一天的时间名词”所表示的时间范围不同。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应当分阶段、有序地编排“本/该”的相关知识点,在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理解“本/该”的指示用法,而且要能够分析二者在结构和意义上的异同,正确运用“本/该”的指示用法。应将“本人、本身”的用法单独列项进行教学;高年级阶段应列举“该”的指示代词用法。 教材编写最好能够注意吸收新近本体研究的成果,将之运用于教学;同时能够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本体研究有所贡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海平;;再谈指示代词“这”的来源——“这”来源于“者”的可行性分析[J];汉字文化;2008年05期
2 张彩霞;;《盐铁论》中的指示代词[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吕昭君;;山西交城方言的指示代词[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4 康俊民;;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简介[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七年级);2010年09期
5 史秀菊;;晋语盂县方言指示代词四分现象的考察[J];语言科学;2010年05期
6 凌远征 ,吴嘉谟;“哪”字的由来[J];语文建设;1992年03期
7 文长奎;古汉语指示代词“之”的用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8 严双红;;this,that,it齐亮相[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七年级);2007年01期
9 李冬香;;汉语方言指示代词类型初探[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盛银花;;安陆方言的指示代词[J];汉语学报;2007年04期
11 张聪燕;;河南陕县方言中的指示代词及其不对称性[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12 蒙芸;;魔力英语题(Ⅸ)[J];英语大王;2008年09期
13 于洋阳;;英语代词简介[J];高中生;2008年22期
14 沈昌明;;歙县北乡话方言代词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5 陈海英;;试论“所”字结构[J];文学教育(下);2010年06期
16 黄岳洲;;《公输》补注[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Z1期
17 徐德庵;;《论语》中的“斯”“是”两个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18 古敬恒;;吴语“见”系指示代词探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19 李妮;浅谈“此其……”句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20 卢小群,李郴生;湖南资兴(兴宁)土话的指示代词[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家菊;张琳;夏爱军;陆汝占;;情景中汉语指示代词短语解释的形式化[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陈燕玲;;泉州方言基本形指示代词初探[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应学凤;;右文说与语音象似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锦笙;;语言符号“之”字新探[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5 尹烨;;《诗经》代词用法浅析[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姜庆姬;;汉语和韩语词汇的潜性与显性——以兄弟姐妹类称谓语、指示代词、数词为主[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齐林;;汉语系词“是”的研究综合论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梁银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语法问题札记[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10 林颂育;;异源同型语素的辨析——以闽南方言多功能虚字眼“咧”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薇;海盐话的指示代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敏;墨江哈尼族卡多话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盛银花;安陆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文杰;早期汉译佛典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0年
6 李素秋;汉维多重定语语序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张瑞朋;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跨标点句句法关系约束条件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钱琴;指涉理论与俄语中的指涉现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邓永红;桂阳土话语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庆庆;近代汉语几组常用词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荟;指示代词“本”和“该”对比及教学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薇;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若干功能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王莹;指示代词的指示功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金宁黎;留学生指示代词语篇衔接的偏误分析及习得考察[D];复旦大学;2011年
5 常远;指示代词“这/那”类汉英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启林;汉英指示代词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郝冬梅;汉英指示代词对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赵远远;近指指示代词“是”和“此”[D];温州大学;2011年
9 韩松岭;指示代词“这/那”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良;这/那与 este/ese/aquel的对比研究:异同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仲景医学院 沙涛沙恒玉 刘维庆;《黄帝内经》的九种凝固句式[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张子艳;关于“是”[N];学知报;2010年
3 张仲景国医学院 沙涛 沙恒玉 刘维庆;《黄帝内经》名词动化9规律[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李小刀;日本人是“先生”,中国人是“某”?[N];中华新闻报;2004年
5 孙传正;“神”与“神明”究竟系何物?[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许正元;人民日报错用字词商榷[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7 东北师范大学 彭爽;现代汉语旁指代词功能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金鑫;编校质量根在职业精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宋明;三星堆“巴蜀图语”是古彝文?[N];凉山日报(汉);2007年
10 宋明;“我认出了三星堆巴蜀图语”[N];四川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