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苏北兴化2孔晚中新世以来重矿物物源示踪研究

郑良烁  
【摘要】:苏北盆地经过断陷、坳陷阶段,最后发育成浅碟形的盆地,期间沉积了巨厚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记录下了苏北盆地的物源变化和水系调整的信息。 重矿物因其耐磨蚀、稳定性强,能够较多的保留母岩特征,在物源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用来推断物源区的母岩类型和构造背景,推测沉积物的搬运距离,确定物源方向。常用的方法有单矿物分析法、重矿物组合分析法以及重矿物指数分析法等。 本文以两个钻孔为主要研究对象。XH2孔(兴化2孔)深750m,磁性地层时代距今约7.75Ma,采集66个样品;JH孔(金湖孔)深490m,采集20个样品,作为对比钻孔。同时在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河段采集15个河流沉积物样品。在明确样品的重矿物种类、含量、组合及重矿物指数基础上,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揭示苏北盆地近8Ma以来所发生的水系调整和物源变化。 XH2孔鉴定出26种重矿物,JH孔鉴定出19种重矿物,河流沉积物鉴定出21种重矿物。根据重矿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两个钻孔由底部向上都可以划分为五个重矿物组合带。对比发现,XH2孔的Ⅰ、Ⅱ层段(745.14m-414m,7.75Ma-4.31Ma)与JH孔的Ⅱ、Ⅲ层段(440m-180m)重矿物组合基本一致,表明此时两地为同一物源区影响。本阶段XH2孔沉积厚度远大JH孔的沉积厚度,表明XH2孔位置更靠近沉积中心。两钻孔的重矿物指数基本同步变化,随着深度变浅重矿物指数反映出沉积区离物源区越来越近,沉积物快速堆积,分选较差。根据重矿物种类及指数分析推测,JH孔的第Ⅰ段可能对应着XH2孔更深的地层,并且此时的物源区较远。XH2孔第Ⅲ层段(141m-273.2m,4.31Ma-2.81Ma)重矿物组合与第Ⅰ、Ⅱ层段明显不同却与长江干流组合极为相似,并且JH孔中没有与其相对应的层段。本阶段的特征矿物为石榴子石,重矿物指数显示本阶段的水动力强劲,重矿物成熟度高,推测苏北盆地在本阶段主要受长江的影响。两个钻孔第Ⅳ层段(2.8Ma-0.68Ma)重矿物组合基本一致,与淮河流域舜山集遗址及盱眙淮河大桥钻孔下部重矿物组合基本一致,表明这一时段苏北盆地主要是受淮河物源控制。两个钻孔第V层段(0.68Ma-现在)重矿物组合相似,尽管重矿物指数变化较大,反映出物源的变化,但是本阶段受气候影响也较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田武;宋海强;况昊;王英民;陈莉琼;齐立新;;物源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泰一段地层为例[J];地球学报;2009年01期
2 刘宝军;;孤南洼陷沙三段物源体系研究[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丁鸿儒;郭巍;刘群;那晓敏;马琳;孙守亮;;聚类分析在物源分析中的应用——以伊通盆地鹿乡断陷为例[J];世界地质;2010年03期
4 安红艳;时志强;张慧娟;曾德勇;张华;;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层砂岩物源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2011年01期
5 陈华胄;湄洲湾重矿物组合及分布特征[J];台湾海峡;1992年03期
6 陈丽蓉,徐文强,张秀荣;西菲律宾海3个岩柱的重矿物组合研究[J];海洋科学;1997年01期
7 王文霞;何国貌;陈宏亮;赵晓萍;万剑英;;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物源分析[J];吐哈油气;2004年03期
8 任雪梅;徐永辉;周彬;杨达源;;宜宾—重庆段川江高阶地物质来源的定量分析——判别分析在重矿物分析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9 胥勤勉;杨达源;葛兆帅;陈德基;薛果夫;李会中;;金沙江金坪子堆积体成因的初步研究[J];山地学报;2006年04期
10 方世虎;郭召杰;贾承造;张志诚;王绪龙;王美娜;;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界沉积物重矿物分析与盆山格局演化[J];地质科学;2006年04期
11 黄岗;周锡强;王正权;;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侏罗统延安组物源分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9年03期
12 邵磊;李长安;张玉芬;康春国;杨建;;长江川江段现代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3期
13 尚亚乐;;库车坳陷前缘隆起带南部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物源分析[J];内江科技;2010年05期
14 栾春华;;现河油田河142块沙三中亚段沉积物源与储层特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3期
15 郝乐伟;刘畅;王琪;王欢;马晓峰;唐俊;廖朋;;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物源区特征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年02期
16 陈高潮;李玉宏;史冀忠;李金超;赵陕兰;;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纪—二叠纪盆地重矿物的特征及意义[J];地质通报;2011年06期
17 陈穗田;;滦河口重矿物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1988年02期
18 林志强;蔡洪正;;古长江碎屑物进入东海盆地时间探讨[J];上海地质;1990年02期
19 卢鹏;张志诚;郭召杰;;阿克塞盆地和肃北盆地中新世沉积特征及其与阿尔金断裂关系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20 向芳;王成善;李国忠;朱利东;李永昭;姜平;;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及其与三峡贯通的关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静;丁仲礼;;中国东北部沙地重矿物组成及沙源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2 戴桂祥;朱洁青;;砂岩中重矿物指示水动力条件的标志[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C];1981年
3 康春国;;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现代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及其与物源区源岩类型的相关性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正铤;;中国滨海砂矿分布规律[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1)[C];1989年
5 袁文芳;陈世悦;;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纪古水系结构[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冯明;刘化清;王宏波;白云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三叠世存在“古陆梁”吗?[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7 冯明;刘化清;王宏波;白云来;廖建波;;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环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物源分析[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王峰;田景春;张锦泉;倪新锋;夏青松;;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物源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方世虎;郭召杰;;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分析与盆山格局演化[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何培元;;从庐山第四纪地层中高价铁与低价铁的比值关系探讨古温度变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3)[C];198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伟;环境磁学在加拿大伊利湖西盆地北岸Cedar滩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张军强;黄海西部近岸陆架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演化与物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孙连浦;大别造山带与合肥盆地中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关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4 王鹏;渤海海砂资源分布、物源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陈佳梁;苏北盆地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预测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聂春林;松辽盆地北部断坳转化时期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7 杨斌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盒8、山1段物源与沉积相及其对优质天然气储层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9年
8 杨县超;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地区晚三叠世早期的沉积环境与古地理演化[D];西北大学;2009年
9 卢健;南黄海西部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沉积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10 李艳;北黄海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特征及物源环境指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良烁;苏北兴化2孔晚中新世以来重矿物物源示踪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宁宁;察尔汗盐湖周边风沙沉积物粒度和重矿物特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艳;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重矿物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4 周艳芝;波浪作用下海滩沉积物的动力学行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玲;南京地区中新世沉积物源示踪和古环境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风艳;长江口北支表层沉积物特征分析及其环境与物源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炳辰;渤海中南部碎屑矿物特征与沉积环境[D];鲁东大学;2013年
8 赵绍华;平潭岛附近海域全新世以来沉积特征及古气候变化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2年
9 岳伟;我国北方典型河流碎屑角闪石特征和物源区分[D];鲁东大学;2012年
10 武景龙;西藏尼玛盆地南部坳陷古近纪沉积记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其勤;苏北盆地海相将有勘探新方向[N];中国石化报;2005年
2 王法;“三字真经”念出免检班组[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曹良才 孙克;科研成果立下汗马功劳[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记者 蒋万全马永 通讯员 王浩;“四个服从”铸就质量王牌[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孙克;江苏海安凹陷风险勘探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6年
6 孙克;为油田发展多作贡献者多受益[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孙克;江苏油田新年度地震勘探拉开序幕[N];中国石化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孙亮;为油田长远发展积攒后劲[N];中国石化报;2005年
9 孙克 刘彤举;江苏海安凹陷地震勘探进展顺利[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孙克;李堡新区产能建设启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