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片叙事研究
【摘要】:叙事行为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而起,而叙事学的出现则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虽然短短几十年时间,但叙事学发展已经走向深入,并渗透到许多学科。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突破结构主义时期,走向多元;应用方面从文学叙事拓展到新闻叙事、影视叙事以及网络叙事等等。
当前传媒语境下,新传媒技术刺激了“微时代”的到来,以“微博”为代表平台,诸如微小说、微电影等等新媒体艺术形式迅速蹿红,这也成为现代新型受众生活的一部分。微纪录片是运用以手机等移动网络媒体平台为主要的(理想的)传播平台的非虚构性短片,其制作主体多为普通大众,题材多为社会生活的微小话题,时长多在约30分钟以下。微纪录片多站在个人的视角观察身边的人与事,让每个个体都可以用影像来表达自己独特的观察。制作一部微纪录片的成本远低于传统纪录片,传播一部微纪录片只需要“上传”或“分享”即可完成,观看一部微纪录片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媒体随时随地进行。微纪录片既体现了传统纪录片的真实美学,又具有新媒体的的文化特征。
以经典叙事学分析框架为依托,从叙事故事与叙事话语两个层面分析微纪录片的叙事艺术——小叙事的个性化表达。叙事故事方面,微纪录片具有小叙事特征,话语层面则是个性化表达倾向。从叙事语境、叙事接受以及非叙事话语等后经典叙事学视角,解析微纪录片叙事的个性特征。
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微纪录片叙事特征表征了当下流行文化的狂欢化内涵与意义,自身又着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融合的特征;这种叙事特征在社会民主进程角度又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