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诱导的线粒体自噬功能缺陷介导NLRP3依赖性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
【摘要】: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由胰岛素分泌缺乏或功能障碍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失衡的代谢紊乱综合征。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的诱因有很多,除了高脂饮食,NLRP3依赖性炎症反应毒性也成为其主要诱因之一。自噬是从低等到高等生物中非常保守的细胞稳态维持机制,主要负责及时清除细胞内受损或老化的细胞器及蛋白质。自噬主要影响p细胞的结构,数量和功能,自噬缺陷导致的NLRP3依赖性炎症反应已逐渐成为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能量代谢中心,其在细胞内的稳态对细胞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当线粒体衰老或发生功能障碍时,为维持细胞的正常运转,细胞一方面会将功能异常的线粒体通过自噬途径清除,这种线粒体清除机制也被普遍定义为线粒体自噬。另一方面,功能异常的线粒体若不能被及时清除即线粒体自噬功能发生缺陷时,就会产生大量线粒体来源的线粒体自由基(mito-ROS), mito-ROS是介导NLRP3依赖性促炎反应的主要诱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自由脂肪酸诱导的线粒体自噬缺陷究竟是如何与NLRP3依赖性炎症反应相关联并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目前国内还外鲜有报道。阐明线粒体自噬缺陷是如何介导NLRP3依赖性炎症反应并诱发糖尿病的,有助于我们对2型糖尿病与线粒体自噬、炎症之间的相互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并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的药物治疗靶点。主要实验内容和结果如下:1.构建骨髓源巨噬细胞(BMMs)线粒体自噬缺陷和炎症反应细胞模型,检测细胞中线粒体蛋白与促炎因子的表达情况。本实验采用棕榈酸(Palmitate,PA)诱导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建立线粒体自噬缺陷模型和炎症反应模型,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的方法分别从胞内蛋白水平和胞外分泌蛋白水平检测细胞中线粒体蛋白和促炎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A可抑制BMMs线粒体降解,导致线粒体自噬缺陷;LPS和PA共同作用可诱导BMMs中特定促炎因子IL-1β和IL-18的表达。2. Rheb和KIF5B功能失调驱动线粒体自噬缺陷。Rheb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可与线粒体外膜结合,诱导线粒体自噬;KIF5B则是驱动蛋白家族成员,驱动线粒体沿着微管运动,两者在线粒体自噬诱导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采用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的方法从分子水平和宏观水平观察在PA的刺激下这两种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推测Rheb和KIF5B表达失调驱动线粒体自噬缺陷。3.PA诱导的线粒体自噬缺陷与mito-ROS介导的NLRP3依赖的炎症反应有关。首先,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当PA诱导线粒体自噬缺陷后,mito-ROS在BMMs中的产生情况;然后我们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A诱导线粒体自噬发生缺陷时,NLRP3-ASC-Caspase-1炎症体组成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最后通过Elisa的方法检测抑制巨噬细胞中mito-ROS产生时促炎因子IL-1p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A抑制线粒体自噬,导致mito-ROS大量产生,激活NLRP3依赖性促炎反应。主要结论:1.PA可诱导线粒体自噬功能缺陷,抑制受损线粒体降解而使其积累在BMMs中。2.PA诱导的线粒体自噬缺陷主要是由表达失调的Rheb和KIF5B驱动的。3.线粒体自噬缺陷导致细胞中mito-ROS大量产生,激活NLRP3依赖性促炎反应。
|
|
|
|
1 |
Yaffe M;Schatz G;杨剑;;线粒体研究展望[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87年02期 |
2 |
杨青;线粒体蛋白质是如何进入线粒体的[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87年02期 |
3 |
Schatz G;Butow RA;王静;;蛋白质如何输入线粒体[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84年01期 |
4 |
郑斌娇;梁敏;薛凌;郑静;张婷;龚莎莎;方芳;吕建新;管敏鑫;;线粒体相关的疾病治疗及干预策略[J];生命科学;2012年02期 |
5 |
王珺,魏崇斌,刘健,张永珍,梁爱玲;线粒体DNA突变与衰老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年04期 |
6 |
柳君泽,高文祥,蔡明春,曹利飞,孙秉庸;大鼠脑线粒体生物大分子合成过程中能量需求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
7 |
黄珊;高文祥;高钰琪;;线粒体DNA稳定性与疾病的关系[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4年02期 |
8 |
高文祥;陈建;高钰琪;;线粒体蛋白转运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6年19期 |
9 |
许雅君,张国庆,李勇;宫内乙醇暴露对胎鼠大脑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05年S1期 |
10 |
张永旺;祁玉婷;李灵芝;;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年04期 |
11 |
耿稚江;;线粒体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2期 |
12 |
毛根祥;王真;李电东;;热量限制促进机体线粒体增殖的分子机制[J];中国新药杂志;2009年11期 |
13 |
周立强;张颖;;Mieap与线粒体的质量控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年06期 |
14 |
梁晚益,黄跃生,杨宗城;线粒体在缺血再灌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0年05期 |
15 |
许雅君,柳鹏,李勇;酒精对小鼠胚胎脑线粒体发育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5年01期 |
16 |
陈征;王书平;张改生;宋齐鲁;郭佳林;车会学;;小麦小花高纯度线粒体的分离及其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建立[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年10期 |
17 |
朱剑武;李梦侠;王东;;APE1/Ref-1线粒体定位机制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0年16期 |
18 |
张勤丽;石樱桃;王芳;王林平;张玲;李秋营;牛侨;;线粒体在铝致神经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7年02期 |
19 |
刘晓婷;王延让;张明;;线粒体介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3年02期 |
20 |
贺凯;杨勇;李树平;李学刚;;线粒体功能损伤及靶向线粒体的抗氧化和抗癌药物研发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年08期 |
|
|
|
|
|
1 |
杨永长;韵雪雪;姜伟;肖代雯;刘华;闫慧;黄文芳;;样品沉淀方法对线粒体蛋白指纹图谱分析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
2 |
汤建军;赵永波;刘伟芹;;线粒体疾病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