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激光雷达的南京仙林地区气溶胶遥感监测研究

包青  
【摘要】:激光雷达以其高时间和垂直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在大气气溶胶监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选择南京仙林地区为实验区,通过优化雷达反演过程中的重要参数(雷达比),提高激光雷达反演精度的影响。利用雷达反演结果分析了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南京仙林地区上空气溶胶的时空变化情况,并结合多源数据对2014年5月26日至6月1日研究区一次典型大气气溶胶污染过程进行了评价分析。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能见度的动态雷达比计算方法。雷达比是影响激光雷达反演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能见度换算的近地表消光系数作为激光雷达反演约束进而解算出雷达比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求得了在更小时间尺度上连续的雷达比动态变化情况。实验表明:利用动态雷达比能明显提高激光雷达反演精度。(2)激光雷达可以有效探测气溶胶的垂直分层结构,这体现出了其对于大气污染监测的独特优势。利用激光雷达探测结果对南京仙林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在观测期内,在近地表200m高度的消光系数明显较大,气溶胶浓度高。0-0.2km和0.2-0.5km两个高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呈现出双峰结构,这与地表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地表湍流使得0.5-1km高度的消光系数均值在午后出现上升且明显大于0.2-0.5km高度范围的消光系数均值。仙林地区的大气边界层在一日之内变化明显,观测期内平均波动范围在1-2km左右。边界层高度的变化主要和太阳辐射强度有关。观测期每个月份的消光系数平均廓线各有不同。2015年1月份的近地表消光系数均值最小,约为0.4kmm-1左右,最大值为2014年7月,约为0.7km-1左右。2014年9月、10月以及2015年2月的近地表月均值比较大,达到0.6km-1左右。此外,每个月都不同程度受到地表湍流影响,夏季地表温度较高,湍流影响最大。(3)由于激光雷达所获取的数据不具有面上的代表性且本文的单波段Mie散射雷达测量参数相对较少,仅靠单一设备很难实现对气溶胶污染过程的全面科学分析。因此,利用多源数据参与污染过程评价具有必要性。本研究基于激光雷达数据,结合气象资料、环境监测数据以及数值模拟结果(NAAPS、HYSPLIT)等多源数据对典型气溶胶污染案例进行分析。本次污染过程受到沙尘、秸秆以及本地排放的污染物叠加影响。这说明南京地区大气污染过程复杂且污染源多样,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严峻。环境监测数据可以应用于污染过程的提取及不同阶段污染特征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即能够呈现出污染物空间分布,也可以用于污染物来源分析。激光雷达反演结果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污染物的分布聚集情况以及时空变化。此外,气象资料对于大气气溶胶监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气象要素影响着雷达比,进而影响到激光雷达反演精度;另一方面,在污染过程中,气象要素对污染过程的产生、发展以及终结都具有重要作用。低压、逆温等现象均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会加重大气污染,而降雨、大风等则有利于污染物的消散。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文华;陶申鑫;梁保英;;某市气溶胶的分布特征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3年02期
2 崔祖强;郑志宏;;从归一化植被指数提取气溶胶光学信息[J];广东气象;2006年02期
3 丛丕福;曲丽梅;陈艳拢;张丰收;张昕阳;;渤黄海上空气溶胶遥感探测与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08年S2期
4 ;第七届亚洲气溶胶会议在西安召开[J];科学通报;2011年26期
5 张群英 ,吴德强;指数过滤规律假设在多分散度钚气溶胶浓度监测中的适用性考察[J];辐射防护;1983年06期
6 石志侠;苏万新;;气溶胶采样技术简介(一)[J];辐射防护通讯;1986年02期
7 尤一安,马英,梁保英,黄振华,杨立进;沪宁沿江地区气溶胶可溶盐的分布特征与来源研究[J];电力环境保护;1997年04期
8 李庆伟;肖凯涛;;气溶胶采样过程中流量控制技术[J];火工品;2008年03期
9 李本纲;冉阳;陶澍;;北京市气溶胶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7期
10 刘兆平;孙华;;浦口地区气溶胶和气象条件的关系[J];环境科学研究;1996年01期
11 张懿华;;上海市典型霾污染过程二次无机气溶胶组分特征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S1期
12 ;第七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第一轮通知)[J];中国粉体技术;2010年03期
13 李仑格;李富刚;王广河;汪晓滨;林春英;;西北地区气溶胶遥感及其气候效应研究综述[J];中国沙漠;2008年03期
14 王磊;张鹏;孙凌;张文建;;多角度气溶胶遥感研究进展[J];遥感信息;2012年01期
15 吴艳敏;王旭辉;刘龙波;刘蜀疆;;高流速下气溶胶取样滤材的性能测试[J];辐射防护;2009年01期
16 姚锦烽;王盘兴;李双林;;利用MODIS气溶胶产品研究亚洲季风对气溶胶传输及其分布的影响[J];内蒙古气象;2011年02期
17 王中挺;厉青;王桥;李莘莘;陈良富;周春艳;张丽娟;徐拥军;;利用深蓝算法从HJ-1数据反演陆地气溶胶[J];遥感学报;2012年03期
18 王峰;王世新;周艺;阎福礼;;一种基于MODIS影像反演太湖Ⅱ类水体上空气溶胶参数的算法[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1期
19 郭丁;王中挺;;应用暗目标法从PARASOL标量数据反演陆地气溶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3年06期
20 王中挺;厉青;陶金花;李莘莘;王桥;陈良富;;环境一号卫星CCD相机应用于陆地气溶胶的监测[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跃;刘红杰;杨文;王建平;徐鸣之;武玉忠;杨连英;王晨;;直路式等速负压多级稀释气溶胶风洞检测系统[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2 杨辉;刘文清;刘建国;陆亦怀;;气溶胶监测红外激光雷达[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孙贞;徐晓亮;侯忠新;丁锋;;青岛市不同物源性质气溶胶质量浓度特征初探[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4 吴艳敏;王旭辉;刘龙波;张自禄;;高流速下气溶胶取样滤材的性能测试[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5 介冬梅;胡克;;东北地区沙尘暴粉尘气溶胶的成分组成与来源分析[A];大气气溶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气溶胶科技研讨会文集[C];2005年
6 司福祺;刘建国;谢品华;玉钧;刘文清;;近地面大气气溶胶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监测研究[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宪果;涂俊;穆龙;陈功;游泽云;张德馨;;钚气溶胶快速测量技术研究[A];全国放射性流出物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杨辉;刘文清;陆亦怀;;一种气溶胶监测激光雷达[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孙红亮;;浅谈核燃料厂固定空气取样系统设[A];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暨全国核化工学术交流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耀庭;基于遥感与地面监测数据的城市气溶胶定量反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引翠;气溶胶多尺度定量遥感监测及其网格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3 张子辉;云与气溶胶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4 周碧;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唐家奎;基于MODIS数据气溶胶反演建模与网格计算中间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青;基于激光雷达的南京仙林地区气溶胶遥感监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谢江霞;中国大陆地区气溶胶卫星遥感产品验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王沫威;长春市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反演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琼;上海地区气溶胶对近地面臭氧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5 杨晓武;气溶胶的激光雷达探测和特性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6 刘玉杰;利用新型全自动太阳光度计研究气溶胶光学和物理特性[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7 岳子玉;人工放射性核素气溶胶监测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施建中;南京北郊气溶胶激光雷达探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9 黄亿明;利用MODIS遥感数据进行气溶胶反演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10 孙家仁;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输送及其气候效应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