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幼儿园课程意义生成研究

魏卿  
【摘要】:本研究以文献法、观察法和思辨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意义的视角观照幼儿园课程实践,讨论了幼儿园课程意义的内涵、层次和基本特性,分析了实践中幼儿园课程意义面临的困境和原因,探讨了幼儿园课程意义的生成机制。在借鉴各哲学派别关于意义问题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幼儿园课程意义是幼儿园课程主体与人、事、物、观念等相互作用所生成的关系,是幼儿园活动本身和活动中诸要素与各类课程主体间的相互指向性。幼儿是幼儿园课程意义的核心主体。幼儿园课程意义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活动材料、内容和活动本身所表达的含义;二是利用活动材料、内容和活动本身来表达意义的教师的原意和意思;三是活动材料、内容和活动本身作为意义的显示物所体现出的相关活动情境;四是活动材料、内容和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对幼儿的影响、作用和价值。同时,幼儿园课程意义具有情境性、生成性、过程性、差异性和丰富性等特性。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幼儿园课程意义常常处于困境之中,主要表现在幼儿园课程意义模糊化、幼儿园课程意义在活动过程中断裂、幼儿园课程意义生成不畅。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幼儿园课程意义生成缺乏教师的专业支持,人们对幼儿园学与教的误读,传统知识观对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束缚,幼儿园课程实践中“人”的缺失。要让幼儿园课程意义走出困境,首先需要探明它的生成机制。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幼儿以自己生活为生成的源泉,已有经验为生成的基础,在情境脉络中,通过活动生成幼儿园课程意义。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既要在活动方案设计时考虑幼儿在活动中可能获得的经验,给予幼儿建构意义的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方案设计的重要参与者;也要创设适宜的活动情境,信任幼儿的能力,尊重幼儿的时间体验和活动节奏,按照适宜性、目的性、丰富性、层次性的原则提供有效的活动材料;还要在幼儿活动时给予恰切的指导,关注幼儿活动的方向,为幼儿布题,给幼儿留出思考、想象、创作的空白,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中进行指导,保障幼儿园课程意义的生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素梅,白乙拉;科学构建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2 王丽荣,刘晓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模式浅论[J];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3 严仲连,陈时见;美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及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4 侯莉敏;我国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演变及其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陈时见;论幼儿园科学教育实验与幼儿园课程改革[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6 李麦浪;穗港幼儿园课程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7 秦光兰;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师的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8 陈时见,严仲连;当代国外幼儿园课程的发展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9 余珍有;“学习‘新纲要’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J];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10 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11 胡伟红;浅谈幼儿园课程改革[J];黑龙江教育;2002年09期
12 姜勇 ,刘霞;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导刊;2002年12期
13 刘立民;试谈幼儿园课程改革趋势[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4 鲍欣钦,陶金玲,原晋霞;幼儿园课程的概念[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15 鲍欣钦,陶金玲,原晋霞;幼儿园课程的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16 高云庆;关于幼儿园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17 田燕;“自我接受性”管理——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新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18 彭俊英;对构建幼儿园课程评价方案的粗浅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Z1期
19 张燕,张咏;韩国“全国幼儿园课程”评介[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11期
20 姚伟,吴琼;新知识观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俞丽丽;;开发和利用有效资源,整合于幼儿园课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俞丽丽;;开发和利用有效资源,整合于幼儿园课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3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胡红;;将生态教育纳入幼儿园课程建设中[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5 孔庆红;崔冰;;“好爸爸爱心志愿团”——拓展幼儿园课程的新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邱瑜;论幼儿园课程的诊断与改进[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魏卿;幼儿园课程意义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于冬青;走向生活世界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丽莉;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鑫;生态学视角下幼儿园课程实践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晓梅;基于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丽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琼;新知识观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怡;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冬梅;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幼儿园课程方案之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梁燕颜;试论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琼霞;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孟丽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审视[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姚林林;幼儿园课程建设现存问题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夏;走向共生的生活化课程[N];中国教师报;2011年
2 宋芳 郝桂梅;浅议幼儿园课程改革[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3 施煜文;幼儿园课程的脸[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西北师范大学 李晓梅;加强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四点建议[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如皋市教育局 杜雪美;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N];江苏教育报;2013年
6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改革路向何方[N];中国教育报;2014年
7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幼儿园 马艳华 王海燕;幼儿园课程怎样才能生活化[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张婷;好课程应容易被运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管旅华;编辑要做好“两广总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记者 李新雄;幼儿园课程创新教材在我区受欢迎[N];广西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