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外人”的心灵观照
【摘要】:木心的身世经历、文学教养及个性共同形成了其作品中一个突出的思想特征——“悲剧精神”。本文论题中“悲剧精神”一词来源于尼采对古希腊悲剧的解读,指的是人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意志的生命个体,不断地反抗着某种并无战胜希望的其他意志,并在持续的抗争之中充分张扬人的主体性,并由此获得的一种精神力量。悲剧精神是木心对文学的本体性认知,而这一认知也蕴藏在他的文学作品之中。本文拟对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精神内涵与构成作一定的梳理、阐释,并归纳其在审美与文化方面的特征与价值。木心自恢复写作到生前最后一次出版历经二十多年,其间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悲剧思想有着一个演进变化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内容有对世俗人生的悲剧性感知,对道德失格与文化颓丧的浩叹,对宗教信仰失信的讥讽与哀戚。第二阶段逐渐呈现出较为完整而深刻的悲剧性书写,变现为命运悲剧、文化悲剧、哲学悲剧三个层面的矛盾交织。第三阶段作品中表现出剧烈爆发之后渐趋和解的精神状态。木心作品的悲剧精神内蕴正表现为对命运悲剧、文化悲剧、哲学悲剧的反抗与克服。首先,木心作品中对命运的反抗是人的根本性的抗争,在写作中寻回“童贞”,救赎自我,实现文学艺术理想的高飞,以及对政治、文学规训的叛逃。其次,木心的写作代表着他与当下文学、文化发展的自觉趋异,也对他所认为的二十世纪颓废、失质的文化悲剧的个人性逆反,这种逆反一方面表现为作品中的道德蕴藉,另一方面表现为木心在跨文化写作中对中西方文化精粹的精英式追求。最后,对于命运悲剧、文化悲剧的反抗力量来自于对哲学悲剧矛盾的自我化解和自我超越。木心在二十多年的精神跋涉中化解和超越他思想中的形而上的矛盾,并获得了一种精神力量,也形成了其作品中悲剧精神的哲学底蕴,以审美态度超越人性的善恶,以否定思维和享乐主义来顺受、安忍宇宙无情之苦,以殉道的姿态来作文学艺术上的精神跋涉。以跨文化视角看,木心作品中的悲剧精神一方面承续了中国古典文学含蓄蕴藉的悲剧传统,另一方面又受到了西方文学高蹈激昂的悲剧风格的影响,形成了中西方悲剧风格相融合的美学风貌,同时呈现了一种审美型的文化整体认同态度,以及要求文学长远介入现实的远景式人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