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挫折教育思想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注、锻炼并提升大学生的生存、适应、心理承受和抗挫能力,不仅是政府文件的长期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期盼和大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但是,当前相较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及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其对大学生的生存、适应、心理承受和抗挫等身心健康素质的培养还有待提高。因此,探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锻炼并提升大学生的生存、适应、心理承受和抗挫等方面能力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爱弥儿》中的挫折教育思想也因其对学生心理承受和抗挫等方面能力的关注,及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生为本”“实践育人”等教育理念的相通之处,而为后者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可能。基于以上思考,文章将《爱弥儿》挫折教育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分析法对《爱弥儿》挫折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思想精髓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历史价值、局限之处和借鉴意义进行了剖析,然后以《爱弥儿》挫折教育思想中具有借鉴意义的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为参照对象,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危害,最后提出了改善这些问题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学界尚无将《爱弥儿》挫折教育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的文章,也没有专门论述《爱弥儿》挫折教育思想精髓的文献,因此,选题新颖和内容新颖是该文的创新点。具体而言,文章首先从卢梭所处的社会背景、他的个人经历及作品经历中挖掘与“挫折”“挫折教育”相关的因素,指出《爱弥儿》挫折教育思想是卢梭在18世纪法国黑暗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其个人坎坷人生经历的实践中以及不屈坚韧人格的奋斗里,被孕育、磨砺和铸就的,关于为何以及如何开展挫折教育的想法和观念的集中体现;其次,从《爱弥儿》挫折教育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四个方面梳理其思想精髓,指出该思想是以培养能够独立生存的“自然人”、能够融入社会的“公民”以及无惧人生风雨的“新人”为主要目标,以自然法则、预防原则和原始法则为主要原则,以挫折认知、挫折预防和挫折应对教育为主要内容,并以分阶段教育法等方法为主要方法的教育思想;然后,从历史价值、现实检视和借鉴意义三个维度对该思想进行剖析,指出该思想虽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培养“人”的教育目标、“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真正有用”的教育内容以及“付诸行动”的教育方法,既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的依据;接着,以该思想中具有借鉴意义的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为参照对象,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危害,指出后者中存在着教育目标对大学生抗挫能力的重视有待提高、教育原则对大学生受挫个体的关注有待加强、教育内容对与大学生挫折教育相关的内容有待补充以及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有待强化等问题,并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后者的教育目标的人文性不够、教育原则的主体性不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性不高以及教育方法的行动力不足。文章最后仍以《爱弥儿》挫折教育思想中具有借鉴意义的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为参照对象,指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爱弥儿》挫折教育思想视角下显露的问题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并建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并细化其培养“人”的教育目标、明晰并丰实其“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拓展并创新其“真正有用”的教育内容、改进并优化其“付诸行动”的教育方法。以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锻炼并提升大学生的生存、适应、心理承受和抗挫等方面的能力献计献策、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