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中的生态关怀和叙事灵活性

张沫  
【摘要】:加拿大杰出的女诗人、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于2003年4月发表了最新一部小说《羚羊与秧鸡》。本文的目标在于从生态批评和当代叙事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发掘《羚羊与秧鸡》中的主题特色和叙事特色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学影响力。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阿特伍德的小说《羚羊与秧鸡》进行深入研究,从生态和叙事的角度对小说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突破传统的主题研究以及新批评细读法研究的局限性。本文尝试将主题研究和叙事学研究这两种研究手段综合起来,重点发掘阿特伍德对未来的世界图景、疾病、克隆技术的滥用、人文与政治危机等生态主题的表现,分析叙事聚焦、自由间接引语以及互文等叙事手法的灵活应用,从而揭示阿特伍德在其最新小说中如何运用灵活的叙事手法来表达深刻的生态关注,并向读者敲响生态保护的警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昌利;;女性关照下的“美丽新世界”——阿特伍德版的创世纪[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陈秋华;阿特伍德小说的生态主义解读:表现、原因和出路[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2期
3 张冬梅;赵彩娥;;论阿特伍德小说《使女的故事》中的毒性话语[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潘守文;;从《羚羊与秧鸡》看阿特伍德的人文关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薛冰莲;;阿特伍德小说《浮现》的生态批评解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Margaret Atwood ,王容;致美国的一封信[J];英语知识;2004年01期
7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珀涅罗珀记(节选)[J];青年文学;2006年02期
8 刘莉;;阿特伍德小说《浮现》的生态主义解读[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2期
9 冯亦代;;阿特伍德新作[J];读书;1992年05期
10 劳伦斯·布依尔 ,张旭霞;文学研究的绿化现象[J];国外文学;2005年03期
11 郑宇;;后现代语境下解读阿特伍德叙事手法[J];长城;2010年12期
12 杨俊峰;动态过程与静态结果——阿特伍德与后现代主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13 张军;论福克纳的自然观——“大森林三部曲”的生态批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4 韦柳媛;;“原生态”的原生态追问——以《云南印象》为例[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5 黄红荔;;“水仙花”的生态批评解读[J];职业时空;2008年06期
16 刘文良;;亲近自然 诗意栖居——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7 ;中国比较文学对生态批评的阐发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18 袁鼎生;;生态批评的规范[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19 邹丽丹;;生态批评的研究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J];吉林教育;2011年05期
20 李卉;;生态批评的主要着眼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黄应全;;生态批评挑战主流文化研究[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王文艳;;《浮现》中的生态主义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成慧芳;;广场文艺的生态批评[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文娟;;建立电视监管与评测中的“电视生态批评”标准[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鲁枢元;张雅玲;王惠;张守海;韩玉洁;徐燕;王慧;;现代都市: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关于现代都市生活的生态批评[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雯;身体的囚禁,精神的逃离[D];浙江大学;2011年
2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3 李文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6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沫;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中的生态关怀和叙事灵活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海丽;《愤怒的葡萄》的生态批评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颜;从征服到和谐共生[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朱华;海明威作品之生态意识的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5 齐文平;国内海明威生态研究评述[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辛媛媛;末日警钟[D];苏州大学;2007年
7 付美娜;论翻译的生态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高毅;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愤怒的葡萄》[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9 赵薇;生态批评的重审与理论新开拓[D];中南大学;2005年
10 陈婷婷;自然·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平萍;美国生态批评的环境转向[N];文艺报;2009年
2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杨泽文;生态批评:颠覆“文学是人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 王诺;生态批评的界定与任务[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6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王宁;生态批评与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刘文良;悖论式平衡:生态批评 理论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刘蓓;生态批评:滥觞于文学之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张皓 宋雄华;生态批评的多种声音[N];文艺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