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研究

季月  
【摘要】:本文阐述了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来源和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着重探讨了普遍语法理论的核心思想。为此,作者对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提出了三个讨论:1.语言是否为人类独有?是否与智力无关?2.人脑中是否有先天的语言习得装置?普遍语法是否存在?3.语言习得过程中环境是否只起激发作用?普遍语法是否与经验无关?在探讨过程中,本文通过理论总结、比较分析并吸收当今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普遍语法理论的核心思想进行了重新审视,并作出了新的评价。乔姆斯基不是将语言学和心理学联系起来的第一位学者,但他从语言性质的探讨去阐明大脑的特性,用有关语言的观点来证明有关心理学的理论,具有激进性和革命性,对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语言习得问题上,乔姆斯基对斯金纳的刺激强化论的批判打破了美国心理学领域中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普遍语法理论一直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发展中,但始终是一种假设性的理论,至今仍无法得到很好的验证。乔姆斯基将语言当作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来研究,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社会环境作用搁置一边,未免有些偏激。随着研究的深入,普遍语法理论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争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丛岩;;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简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2 杨卫东;戴卫平;;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解读[J];社科纵横;2008年02期
3 楚军;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发展述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1期
4 贾冠杰;;对第二语言习得和普遍语法研究的再认识——《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的历史回顾》评析[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5 樊凌晨;;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8期
6 齐媛媛;;普遍语法在语言习得中的问题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7 宁春岩;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乔姆斯基理论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1981年02期
8 马伟林;;普遍语法框架下的中国皮钦英语研究[J];外语研究;2007年01期
9 杨烈祥;;二语习得研究:从普遍语法到认知处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8期
10 袁野;;构式语法的语言习得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1 郭爱丽;;从普遍语法看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J];青年文学家;2010年12期
12 V.J.Cook;吴才海;;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学习[J];国外外语教学;1985年04期
13 石毓智;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假说的反证——来自认知心理学的启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4 廖菁菁;普遍语法和语言习得:原则和参量模式浅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1期
15 尹洪山,杨连瑞;中介语表征中的普遍语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1期
16 蒲轶琼;;略谈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J];文教资料;2006年08期
17 刘志平;;英语反身代词习得实证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8 隆利容;;普遍语法对语言习得的解释[J];考试周刊;2008年10期
19 南世锋;;浅谈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0 丛岩;;从中西方历史上的汉语语法研究看普遍语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利芳;;良性心理暗示的魅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2 彭聃龄;;从汉字识别与命名看文字的普遍性与差异性[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3 刘金平;;心理学创新人才的培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时勘;;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胜任特征模型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林允清;;哈里斯的“发现程序”作为人类的“普遍语法”[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朱志方;代天善;;普遍语法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孟维杰;;走向日常生活批判的心理学[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徐联仓;陈龙;王登;薛安义;;心理学为提高企业素质服务[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9 梁承谋;;试论动觉的心理学特征[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张小燕;;皮亚杰对逻辑学与心理学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高敬;两种英语教育模式下的幼儿英语pro-drop参数建立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韦理;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唐均;苏美尔语的格范畴[D];北京大学;2008年
5 郑葳;教育心理学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孟维杰;心理学文化品性[D];吉林大学;2006年
7 钱琴珍;儿童对汉语知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芮;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互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宗金;心理学的意义空间[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胡湛;心理信息工程学的理论构想及应用实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月;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恩福;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发展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侯昆;普遍语法,还是非普遍语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吴芳;普遍语法理论与英语作为外语学习/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艳;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可用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唐晋湘;论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的可及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李端阳;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潘琪;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普遍语法可达性和语言迁移[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9 吴红岩;成人二语习得中邻接原则的可及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恒;毕淑敏创作的心理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盲目跳槽惹来情绪障碍[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2 唐彧;心理学家建议:健康减肥,“本能地吃”[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孙靓;怎样进行心理恢复[N];中国信息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杨琳桦;社交网络“进化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特派慕尼黑记者 赵东方朱雯芳 吴嘉丽 市民记者 梅杰;“黑九月”还抽空做了顿早餐[N];广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卫韦华 宋常青;驱散“心灵余震”[N];经济参考报;2008年
7 本报通迅员 李舒蕊;以科学的态度引导公众[N];大众科技报;2005年
8 郭爽;动物也有文化?还能世代相传?[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王琳;改变自己的软弱[N];大众卫生报;2006年
10 实习生 严锋林;崇拜偶像到底会不会引发心理疾病?[N];科技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