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飞蝗发生区芦苇LAI的遥感反演及其尺度效应研究
【摘要】: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南大港湿地为研究区,借助现代卫星遥感技术,并结合实地调查采样分析和地面遥感测量,在辐射传输模型FCR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研究区芦苇冠层的LAI遥感反演模型,并利用半变异函数讨论了LAI遥感反演中的尺度效应和空间异质性。最后在准确反演LAI的基础上,利用芦苇LAI进行了东亚飞蝗危害的监测研究。
基于TM和MODIS数据的LAI反演可以利用神经网络和查找表反演FCR模型来进行,结果表明,无论是TM数据还是MODIS数据,神经网络模型对反演研究区芦苇LAI的效果要优于线性回归模型,且利用FCR模型可有效的消除因为背景而带来的光谱差异。
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芦苇LAI与遥感图像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用线性关系来表示。随着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的降低,LAI的空间异质性增加,从而引起芦苇LAI反演误差的增大。统计模型中NDVI算法的非线性带给LAI尺度转换的误差很小,而LAI的空间异质性是引起尺度效应的根本原因。在本文的研究区,芦苇的空间尺度约为360m,超过此距离,空间相关性便不复存在。利用遥感植被指数NDVI可以定性地判别东亚飞蝗的发生地,但存在局限性,不适合用于定量监测飞蝗的发生程度。在准确反演LAI的基础上,根据两个时相LAI的变化进行东亚飞蝗灾害的监测,可以更准确地找出东亚飞蝗的危害范围与程度。
|
|
|
|
1 |
任春光,张书敏,唐铁朝,李同增,张东平;白洋淀东亚飞蝗发生日趋严重原因分析[J];植物保护;2002年01期 |
2 |
;山西永济等地暴发东亚飞蝗[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6期 |
3 |
黄冠辉,龙庆成;东亚飞蝗飞翔时的体温变化[J];昆虫学报;1962年04期 |
4 |
王学海,侯文月,卢玉会;警惕温室东亚飞蝗早出土[J];植物保护;2000年05期 |
5 |
任春光,张书敏,李虎群;白洋淀东亚飞蝗暴发原因及持续控制对策[J];植物保护;2004年01期 |
6 |
冯晓东;;近年我国东亚飞蝗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07年10期 |
7 |
王爱;刘传艳;潘静;毕海玲;闫亮;于晓美;袁玉峰;;东亚飞蝗人工养殖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8年06期 |
8 |
沈宁泽,倪绍祥,查勇;使用连续的MODIS遥感数据监测东亚飞蝗的发生[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9 |
刘玉升;;东亚飞蝗的人工饲养[J];科学种养;2006年02期 |
10 |
王同伟;刘强;陈志群;;东亚飞蝗不同食料笼养试验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
11 |
王学海,侯文月,卢玉会;警惕温室东亚飞蝗早出土[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9年06期 |
12 |
任春光;白洋淀东亚飞蝗持续大发生浅析[J];昆虫知识;2001年02期 |
13 |
徐卫林;;东亚飞蝗的几种生活习性[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3期 |
14 |
张凤景;李永刚;汤新凯;;冀州市近年来东亚飞蝗大发生原因与治理对策[J];植物医生;2008年02期 |
15 |
崔明花;警惕温室东亚飞蝗早出土[J];吉林蔬菜;2000年03期 |
16 |
郑先云,段毅豪,李春选,马恩波;华北2蝗区东亚飞蝗种群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英文)[J];遗传学报;2002年11期 |
17 |
林怀华;北海市2003年东亚飞蝗猖獗原因及治理对策[J];广西植保;2004年02期 |
18 |
曾汉光;廖皓年;王凯;;广西治蝗工作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J];中国植保导刊;1989年02期 |
19 |
廖本惠;注意防范东亚飞蝗取食柑桔叶片[J];中国南方果树;1990年04期 |
20 |
齐贵林;张荣娥;曹杏宣;;东亚飞蝗在水库滩区发生的原因与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199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