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植物物种的入侵机制及其对生境特征的响应
【摘要】:
随着经济、贸易、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生物入侵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问题,不仅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危害。尽管生物入侵研究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和预测框架。
人们对生物入侵的理解和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围绕入侵的三个焦点问题,即物种的入侵性,群落的可入侵性和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围绕外来种的入侵过程,即引入、建群、扩散和稳定(或危害)四个阶段。然而这些研究多集中于成功入侵的外来种而没有考虑从生态系统中迅速消失的外来种。而且,只关注了产生巨大可见生态和经济影响的入侵存活者而忽视了没有造成危害的归化种,这一趋势在入侵数据中将造成很大的偏差。因此本研究尝试在研究外来种入侵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区分两类植物对象,一类是通过根茎(匍匐茎)传播的克隆植物,一类是通过产生轻而小的种子传播的植物,两种植物类型的空间扩散方式不同,通过空间显含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一方面可以体现不同的生活史特征和空间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可以将入侵生物学的“三个焦点”和“四个阶段”融合在一起,总体把握入侵的整个过程,在“逐类分析,总体把握”思想的指导下分析外来种的入侵机制。最后通过室内和野外调查以及资料分析以江苏沿海外来种互花米草的种群动态为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
本文建立了具有创新意义的非自治生物入侵干扰模型和生物入侵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野外调查的研究,基本揭示了外来植物物种的入侵机制及其对生境特征的响应机制:1)通过对不同群落结构的研究,外来种在不同的迁移扩散能力下可以表现出入侵失败、共存、先成功入侵后失败或成功入侵4种可能的入侵结果;2)克隆植物在6方向上传播最快;3)竞争能力强的外来种不一定能够成功入侵土著生态系统,除了与迁移能力有关外,还与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征和生境特征有关。在外来种竞争力弱的情况下。外来种可以通过克隆优势优先占据生境实现成功入侵(优先占据优先发展原则)。同时,一定程度的生境增加和生境破坏会减弱种间竞争对入侵的影响;4)生境破坏影响了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因不同的植物类型而异。对于克隆植物来说,生境破坏减弱了外来种的入侵性,这是因为克隆植物的迁移能力有限,它只能在临域6个方向上传播。生境破坏严重时,初始多度较小的外来种在传播过程中死亡率增加,因此,强的生境破坏减弱了克隆植物的入侵力。对种子植物而言,生境破坏超过一定的阈值,外来种的入侵性增强,这是因为一定程度的生境破坏减弱了竞争在种群间的作用;5)生境增加有利于边缘效应的产生。竞争力弱的物种在边缘地区可以逃避强物种的干扰,逃避的能力取决于生境增长的速度和物种的传播速度;6)生活史特征对外来种的入侵产生很大的影响。外来种从幼苗到成体阶段对物种入侵的影响最大,成体存活率的的影响稍弱,外来种多度与迁移距离之间呈多项式拟合关系,而与两龄后的繁殖年龄呈对数关系。
|
|
|
|
1 |
钱鑫;吴晓军;张甜甜;易宇;;求解关键路径的元胞自动机算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
2 |
白乐乐;;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矿井火灾人员逃逸仿真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
3 |
任书君;汪波;欧阳朝辉;;基于Agent和元胞自动机的人员疏散过程建模与仿真[J];福建电脑;2011年02期 |
4 |
王福来;;一种基于误差快速扩散元胞自动机的加密技术[J];物理学报;2011年06期 |
5 |
郑容森,谭惠丽,孔令江,刘慕仁;转道概率和超车视距对交通流的影响[J];广西物理;2005年02期 |
6 |
郑容森;谭惠丽;秦继民;;二维伊辛模型相变临界现象的元胞自动机模拟[J];大学物理;2005年11期 |
7 |
朱刚;马良;;多目标函数优化的元胞蚂蚁算法[J];控制与决策;2007年11期 |
8 |
李永鹏;张波涛;陈勇;;二维正则伊辛模型的元胞自动机模拟[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9 |
曹春红;王利民;赵大哲;;基于离散元胞蚂蚁算法的几何约束求解技术研究[J];电子学报;2011年05期 |
10 |
陈建平,丁火平,王功文,厉青,冯春;基于GIS和元胞自动机的荒漠化演化预测模型[J];遥感学报;2004年03期 |
11 |
吴大艳,谭惠丽,孔令江,刘慕仁;三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
12 |
郑容森;谭惠丽;孔令江;刘慕仁;;元胞自动机双车道人车混合交通流模型的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
13 |
肖瑞杰;孔令江;刘慕仁;;车辆的长度和速度对单车道混合交通流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
14 |
宋元海;;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交通参数的引入及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
15 |
曹凯滨;;城市用地模拟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测绘通报;2011年04期 |
16 |
叶茂富;漫谈植物的花[J];生物学通报;1999年05期 |
17 |
薛允连;有趣的植物相克现象[J];云南林业;1999年01期 |
18 |
;我的调查:雀鸟怎么就不吃虫子了呢[J];青少年科学探索;2002年03期 |
19 |
闫丽梅;金鸿章;荣盘祥;林德明;吴红梅;;系统脆性及其脆性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20 |
徐德福;李映雪;;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J];湿地科学;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