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非周期系统的量子相变
【摘要】:
本文对一维非周期的赫伯德模型和非周期的横场中量子伊辛链的量子相变和量子纠缠以及保真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首先,对于半填充的一维非周期的赫伯德模型,我们通过两种自恰平均场的方法,研究了零温时具有Fibonacci,Harper和Frenkel-Kontorova等非周期性的赫伯德模型的基态性质。为了描述电荷在非周期系统中的分布,我们定义了新的电荷密度序参量来描述这三种模型的基态电荷密度波。同时还用冯.诺伊曼熵和两种不同的基态保真度度量研究了这三个非周期系统的基态相变。通过研究发现,非周期赫伯德模型的相变和周期赫伯德模型一样,也存在电荷密度波(CDW)/自旋密度波(SDW)转变,但在非周期赫伯德模型中电荷呈非周期分布,而在周期赫伯德模型中电荷呈周期分布。同时,非周期赫伯德模型与均匀赫伯德模型也不同,在均匀赫伯德模型中只有自旋密度波,不存在电荷密度波。并且我们还发现冯.诺伊曼熵和保真度也可以用来研究非周期系统的CDW/SDW转变。
接着,我们通过量子纠缠和保真度研究了零温时横场中非均匀(Fibonacci,广义Fibonacci以及无序)量子伊辛链的临界性质。我们发现对于不同非均匀链的不同相变,协作参量的导数在相变点有不同的行为。Fibonacci量子伊辛链和均匀量子伊辛链一样,协作参量的导数在相变点的峰值随系统增大作对数发散;而无序量子伊辛链的协作参量的导数在相变点的峰值不随系统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广义Fibonacci量子伊辛链,当wandering指数小于零时,协作参量导数的行为类似于Fibonacci量子伊辛链;当wandering指数大于零时,协作参量导数的行为类似于无序量子伊辛链,但由于系统子结构的存在,协作参量的导数会在相变点两侧存在大小各两个峰。而且发现在这三种情况中,临界点处的部分熵,Renyi熵和nonadditive熵随着子链中的自旋数的增长呈对数增长。保真度对数的导数在临界点h_c处发散,在非临界点处不发散。
然后,我们发现横场中各向异性非均匀XY自旋链的Berry相本质上就是z方向自旋的平均值〈(?)_z〉。然后我们通过Berry相和Berry相的导数研究了Fibonacci,广义Fibonacci,Thue-Morse,Period-Doubling和无序XY链的量子相变。发现wandering指数大于零时的广义Fibonacci量子伊辛链和无序XY链的量子相变不同于均匀XY链的量子相变,而是一种类似于'KT相变'的相变;而Fibonacci,wandering指数小于零的广义Fibonacci,Thue-Morse和Period-Doubling XY链的量子相变和均匀XY链的量子相变一样,都属于昂萨格(Onsager)普适类。我们还通过Berry曲率解释了这些非周期模型中的量子相变,发现此时的量子相变对应于是在参数空间产生了一个类'磁单极子'。
最后,我们给出了在有限温度下,横场中周期为二和无序的量子伊辛链的量子互熵。研究了此时的量子互熵随子链长度、温度以及最近邻相互作用而变化的规律。我们观察到量子互熵随着温度的增加呈指数衰减,且在临界点附近,衰减速度最快。
|
|
|
|
1 |
卢川;陈平形;;量子纠缠与经典关联在双光子关联成像中的作用[J];量子光学学报;2009年02期 |
2 |
马小三,王安民,杨晓冬,尤浩;3粒子体系的纠缠演化[J];量子光学学报;2004年S1期 |
3 |
张茜;李福利;李宏荣;;基于双模压缩信道的双模高斯态量子隐形传态[J];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
4 |
丁东;闫凤利;;任意两粒子态的概率隐形传输[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5 |
赵汝俭;李正平;许长谭;;四比特伊辛模型在外磁场中的热纠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6 |
张立辉;黄晖;周本元;;拉曼耦合J-C模型中原子与光场间的量子纠缠[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7 |
周卫东;利用纠缠催化作用辅助恢复纠缠态转化中丢失的量子纠缠[J];量子电子学报;2002年05期 |
8 |
谢一民;方卯发;;自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多粒子的量子纠缠[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
9 |
丁东;闫凤利;;利用四粒子纠缠态对未知的两粒子态的概率的隐形传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0 |
黄峰;;量子纠缠和经典热光的关联成像[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6期 |
11 |
常平;曹永哲;郭振平;;一维海森伯反铁磁链的量子纠缠与相变[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2 |
沈洪武;王洪福;计新;张寿;;腔QED中非最大纠缠态概率密集编码方案(英文)[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3 |
都云郎;;多维空间的假设[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0年12期 |
14 |
何带果;董裕力;方建兴;钱丽;胡洁;;纠缠相干态的制备(英文)[J];量子电子学报;2011年04期 |
15 |
王亚民;量子态的制备与压缩特性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16 |
周正威,郭光灿;纠缠催化反应及其限制条件[J];量子光学学报;2000年03期 |
17 |
张晓男,周志刚;量子力学基础实验的新效用[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18 |
王成志,方卯发;双模压缩真空态与原子相互作用中的量子纠缠和退相干[J];物理学报;2002年09期 |
19 |
刘治;量子测量与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
20 |
苑震生,黄瑜平,朱林繁,刘小井,徐克尊;在双模波色-爱因斯坦凝聚中实现纠缠态的控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