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粮收购市场和成品粮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关联性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出现了“稻强米弱”、“麦强面弱”现象,这是粮食价格传导机制出现问题的一种典型表现。一般意义上说,价格传导问题来自于非市场力量的干预。当前粮食市场上,一方面,国内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存在提供了政府力量介入的平台,另一方面国际粮食进口则间接引入了国际粮食价格的冲击。因此,对复杂力量存在下的粮食市场价格传导问题做一个清晰的梳理与分析有其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在梳理粮食市场改革和发展现状背景下,结合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关联相关理论,提出研究假说,并建立模型对假说加以验证,最后总结上述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介绍原粮收购市场和成品粮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关联相关理论,包括价格形成机制理论和价格传递理论,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然后描述原粮收购市场和成品粮批发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原粮收购市场和成品粮批发市场价格一直保持上涨态势,但是原粮与成品粮市场价格趋势程度却不同。总体来说,原粮收购市场与成品粮批发市场价格上涨幅度不成比例,原粮收购市场价格强劲而成品粮批发市场价格疲软,即当前市场上出现的“稻强米弱”、“麦强面弱”,这与当前我国原粮收购市场和成品粮批发市场呈现不同市场结构特征有关。最后对原粮收购市场和成品粮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关联进行理论探析,对原粮收购市场和成品粮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关联进行实证研究。借助VAR模型,验证了我国原粮收购市场和成品粮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关联程度较低,且进口粮食会对这种低关联度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在本文结尾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应继续走市场化改革道路,尤其是积极稳妥的推进目标价格对托市价格的替代,理顺原粮价格形成;第二要大力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大力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发展,提高粮食加工企业生产效率,改善成品粮批发市场“小又乱”的竞争状况;第三政府在适当进口调控的同时,应当积极推进国内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升粮食生产的国际竞争力,降低价格受冲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