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区域合作的研究
【摘要】: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格局都面临着重构,全球的经济中心在逐渐回归亚洲。整个世界经济现在是朝着全球化发展,中国也不能落后于时代,所以要推动内外开放格局的建设,并且要使他们互相促进。欧亚大陆一直以来的地理枢纽是中亚地区,中国与中亚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建立区域合作,对中国和中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从中国和中亚五国建立区域合作切入,对中国和中亚区域合作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是理论分析,然后根据前人学者们研究引力模型时的基本思想,再结合基本公式,建立理论模型,通过对数据回归来分析解释变量,是怎样对中国和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产生了影响。其次,是用大量的数据进行现状分析,包括中国和中亚五国的经济现状、贸易现状和投资现状。再次,在理论研究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计量软件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本文首先从进出口贸易总额上来看,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地理距离,对双方的对外贸易发展是有反向作用的。但是这种反向作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物流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影响的强度就会变弱。GDP对进出口贸易是正向作用的。关于基础设施的水平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大,本文用数据进行了证明。第三产业的发展更能促进双方进出口贸易总额。双方有共同边界和同为上合组织成员的话也是有显著影响的。第二,如果从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出口总额上来看,同样,中国和中亚五国的距离,对双方的贸易发展的作用时反向的。GDP对进出口贸易是正向作用的。第二产业影响并不显著。双方有共同边界和同为上合组织成员的话也是有显著影响的。对于基础设施的水平,其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而且是正向的。第三,从中国对中亚五国的进口而开看,双方的距离和中亚五国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对双方的贸易发展影响并不显著。GDP对进出口贸易是正向作用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被解释变量是正向影响关系。最后,根据本文的整体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对于资金缺乏的中亚国家,要积极引进外来投资。(3)上海合作组织不能一成不变要积极的转型,促进双方合作。(4)双方应根据需要,推动经济转型,加强能源领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