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价值链升级效应
【摘要】: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增长阶段。制造业服务化作为我国制造业的未来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可以在融合服务业的同时,实现传统制造业产品向“产品+服务”的转化,促进企业发展模式不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本文主要从投入服务化角度来研究其价值链升级效应。首先,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和产业价值链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主要使用了世界投入产出(WIOD)数据库进行研究。第一,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现状。计算了我国制造业各部门的服务业投入产出系数,并与国外进行了比较。第二,分析了我国产业价值链现状。利用出口技术复杂度这一指标来衡量一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我国制造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较低;从细分行业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比较低。其次,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产业价值链升级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第一,制造业服务化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来提升产业价值链。制造业服务化可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企业创新优势是产业链升级的必要条件。第二,制造业服务化通过提升企业价值来提升产业价值链。本文主要从增加及增值价值、扩展和提升价值以及创新价值三方面来分析。第三,制造业服务化可以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升级。本文主要从产业融合理论、生产效率提升以及人才战略三方面来进行分析。再次,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和产业价值链的关系进行了计量研究。通过利用WIOD数据库以及世界银行数据库中42个国家以及中国17个制造业,13个服务业2000年至2014年1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制造业服务化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理论进行了计量检验。第一,整体行业的回归。计量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对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第二,细分行业的回归。计量结果显示,虽然所有行业的影响均为正,但有的影响显著,有的影响不显著。作者将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低技术四类,并分别以高、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低、中低技术制造业两大类产业为研究对象分别做了计量回归。计量结果发现,虽然这两大类产业的制造业服务化对产业价值链的影响系数均正向相关,但高、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更为明显。最后,论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第一,加强产业融合度,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第二,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建立品牌优势。第三,提升制造业研发水平,加强国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