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六朝文化遗产在南京古都风貌中的当代呈现
【摘要】:拥有近2600年的建城史的南京,享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由于南唐和太平天国的历史遗迹较少,一般认为南京的古都风貌主要由六朝、明朝、和民国风貌共同构成。雄伟的明城墙和星罗棋布的民国建筑,留下了明朝和民国的历史记忆和城市风貌。遗憾的是,盛名之下的“六朝古都”,其风貌在城市中的呈现相对较少。六朝风貌的缺失,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如历史久远,风貌逐渐消逝;屡遭战乱,城池和宫室遭遇多次严重的破坏;又由于南京“叠压型”古都的特点,六朝文化层深埋于地下,难以进行全面的发掘和展示等。作为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六朝为南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历史、科技和艺术等遗产。自唐宋以来,大量学者对南京的六朝遗迹做出了详尽的考察。近百年来,更有以朱偰先生、蒋赞初先生为代表的大量优秀学者通过实地考察、考古发掘和理论研究,填补了六朝史、南京地方史研究的空缺,为南京六朝风貌的当代呈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历史学和考古学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可展现南京六朝风貌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梳理和甄别。根据分布和保存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深埋地下的都城遗迹、都城周边区域的历史遗迹和散落城郊的墓葬遗迹等三个类型进行分类讨论。其次,综合考量六朝文化遗产的展示现状。南京古都风貌的呈现现状可概括为“明朝格局、民国建筑”。在此基础上创意性地提出“六朝点缀”,以期将六朝风貌有机融合进南京现有的古都风貌中,与现有的明朝、民国风貌共同构成“明朝格局、民国建筑、六朝点缀”的整体格局。再次,回顾、总结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理论的发展,以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之一的“城市历史景观”保护理论为依据,针对六朝文化遗产的类型,结合南京的实际情形,提出“六朝城区系列展示群”的呈现概念,构建历史景观、文化景观、博物馆展示三种体系,分别从城市风貌的呈现、遗址保护与利用、虚拟化数字再现等三个维度,系统、全面地呈现南京古都风貌中的六朝文化遗产。以期更好地利用六朝文化资源,传承六朝文化的底蕴,因地制宜地打造南京的城市文化品牌,促进历史文化古都与现代城市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