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版刻审美研究
【摘要】:古籍从手写到刻版印刷经历了历史性的飞跃,逐步演变为带有文献实用性的艺术品。今天谈到古籍,是一种融书法、美术、设计、雕刻技艺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其文献资料性、历史文物性与艺术性共生共存。古籍作为中国文人的传统收藏,文人风骨渗透于对古籍刻本的研读、保护与传承过程之中。随着藏书活动的发展兴盛,原有的善本观念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促使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从古籍刻本的文献价值逐渐转向其文物价值,进而导致探索古籍版刻艺术价值与审美特征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古籍版刻是时代观念与美学思潮孕育出的艺术品,因而需要以古籍版本学理论为基础,以文献学研究方法为支撑,融合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学思维,并充分针对古籍刻本的字体、插图、版式、封面、装帧、刻工技艺、纸墨、藏书印与名家题跋批校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古籍版刻审美鉴赏研究。其中,古籍版刻书体的选择与传播,体现了古籍版刻字体审美由自然化向规范化的转变。版刻插图由于不同地域风格间相互影响、创作技艺发展与文人创作介入,而具备了时代性与发展性的特点。古籍版式封面与装帧经过不断发展演变,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古籍名工精刻促进了刻书艺术性的提升。纸墨、藏书印与批校题跋的审美内涵使古籍版刻具备更深厚的艺术品位。将“中国古籍版刻审美”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进行系统、专门的研究,有别于古籍版本学。古籍版本学重点在鉴定与辨伪。而古籍版刻审美研究是运用跨学科研究视角,从古籍版刻的形式美角度挖掘其审美内涵,探讨古籍版刻之美形成的原因,从而总结出古籍版刻的审美规律。这样一是有助于提炼出古籍版刻在继承传统中开放包容的审美品格,以期对古籍版刻审美理论框架的构建有所助益;二是彰显“书中之韵”,使人们在欣赏古籍刻本艺术美的同时,体会其中的美学意蕴,感受文化积淀,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增强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