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王阳明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陈长生  
【摘要】:立足儒家传统文化反思生态问题和寻求应对之策,有必要在已有零散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王阳明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主要内容及在当代中国的价值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王阳明生态伦理思想以自然观和人性论为哲学基础。在自然观方面,他看到自然的有机整体性、属人性、目的性和价值性,以人的系统性存在为确证,更多的是看到自然的生态性;在人性论方面,他以表征自然生态性的天理规定人性,人性是至善的,恶的出现是私欲遮蔽天理的结果。人性之善的确证是良知,具体表现为意欲层面的生生不息、理性层面的知善知恶和情感层面的真诚恻怛。因而,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表现为对天理之体的守护、对天理之用的践履和对天理体用合一的追求,这便是他的敬畏天理观、生态取用观和万物一体观。敬畏天理是通过存理去欲立天理生生之体,生态取用是通过对万物有爱、有序、有度、有养的取用致天理生物之用,万物一体是通过亲亲、仁民、爱物的过程达成人外在的协同无碍和内在的明莹无滞境界而实现天理的体用合一。王阳明生态伦理思想可以给中国生态伦理学理论建构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若干启示,前者包括自然对人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的价值应当统一、生态伦理规范的他律和生态良知的自律应当统一、敬畏和洒落应当统一及成己和成物应当统一,后者包括应当注重生态良知的培养、应当形成敬畏自然的观念、应当遵循生态取用的四有原则及应当追求万物一体的境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东宽;;生态伦理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刘东英;;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产生条件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5期
3 任先国;;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现代生态伦理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4 严欣;张磊;;浅析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陶伦康;鄢本凤;;低碳经济生态伦理思想探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齐秀华;;游牧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中的生态伦理思想[J];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7 郑晓江;;春雨霏霏落星亭[J];寻根;2011年03期
8 吴学良;;明月朗耀黔西[J];延安文学;2011年03期
9 董春;;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浅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如花;;读汉字,识中国 道 道可道,非常道[J];国学;2011年03期
11 邹旻;;从《三打白骨精》看王阳明心学思想在《西游记》中的渗透[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12 余飞雨;;心理学视域下王阳明的个人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13 杨建兵;;墨家生命伦理论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8期
14 王立平;王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5 胡天赋;;呼唤大爱与和谐——评爱沙尼亚作家居里·塔尔维特的诗歌和散文[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16 叶大年;;在黔东南寻找父亲的足迹[J];杉乡文学;2011年07期
17 王冬;;论王通与王阳明王道本义之会通[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8 刘源;;从王阳明诗一首看阳明心学的谱系观[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9 何静;;远绍周敦颐的阳明心学[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20 安静;;彝族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和谐共融——历史小说《先生与祖摩》简评[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亚平;;“道法自然”生态伦理思想初探[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吴兆路;潘钰卿;;说性灵,道阳明[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张庆熊;;瑞士学者耿宁谈王阳明的“良知”与“见闻之知”[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4 ;全国王阳明纪念地旅游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汇报材料[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孙开泰;;薛方山的心学思想及其它[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6 张明;;王阳明与贵州阳明学派[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7 黄海涛;;论王阳明“致良知”学说中的道德构建[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林乐昌;;王阳明的讲学生涯和社会教化使命[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肖永明;彭爱华;;阳明心学的兴起对书院讲学的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吕景琳;;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建玫;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樊篱[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4 王建宏;王阳明思想再评价[D];西北大学;2009年
5 鲍世斌;明代王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朱晓鹏;王阳明哲学与道家道教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洪卫;论王阳明的身心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多旭;教化与工夫[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承;超越心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左东岭;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D];南开大学;199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长生;王阳明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2 肖明;中国共产党生态伦理思想的演进[D];南华大学;2010年
3 王薪宇;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严欣;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吴迪;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枫;寒山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7 黄极;朱熹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8 庞昕;《淮南子》生态伦理思想新探[D];河北大学;2010年
9 胡静;论哈代生态伦理思想中的人类中心主义[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殷芸芸;彼得·辛格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焕灿;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N];光明日报;2005年
2 刘少雄;上杭兴起“王阳明与上杭”学术研究热[N];闽西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蒋凤;“象祠与王阳明”高级学术论坛在黔西举行[N];毕节日报;2010年
4 厦门大学哲学系 乐爱国;王阳明:论自然知识[N];光明日报;2011年
5 北京林业大学 王传书;全球视角下的王阳明[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山东潍坊第七中学 韩英;王阳明观竹的哲学启示[N];学知报;2011年
7 解玺璋;该轮到王阳明了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彭雅 钱丽;贵州:阳明心学的“原点”[N];贵阳日报;2009年
9 余怀彦 岳红玲 录音整理;陈来:王阳明哲学的圆融境界[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帅佳希 唐施颖;纪念王阳明龙场悟道五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N];贵州民族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