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北区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强化生物除磷与稳定运行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和地方污水排放标准逐步严格,对太湖等重点流域地区相应提高了污水排放标准,许多城镇污水厂需改造处理工艺以满足稳定达标排放的要求。昆山市北区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进型的A-A~2/O工艺,存在着工艺运行效果不稳定,出水总氮偏高等问题。通过课题研究:一、对污水厂一期工程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三年日常监测数据从污水厂运行的稳定性、污水可生化性分析、温度的影响、C/N比和C/P比的影响及同化作用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宏观的整体分析;二、2009年7月至2009年8月,对A-A~2/O主体工艺进行7天8次全流程采样监测和分析;三、在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进行11次生物除磷的动力学试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目前各主要水质指标累积达标率不高;进水水量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处于水量不足或超负荷运转之中;系统对氮去除不稳定;对TP的去除比较稳定。COD、NH_3-N、TN和TP等的运行负荷没有超出系统的承受能力,系统的处理能力还有富余。系统比较适宜的容积负荷范围为0.7~1.3KgCOD/m~3.d,此时系统去除率在90%上下;
2、夏季污水厂的运行效果除NH_3-N外的各项指标均好于冬季;冬季进水TP负荷增大会增加出水水质恶化的风险。
3、随着C/N比的增大,TN去除率降低。C/N比对TP的去除没有明显的限制作用;
4、TN容积负荷主要集中在0.06~0.12 KgTN/m~3.d之间。TP容积负荷主要集中在0.001~0.012 KgTP/m~3.d之间;好氧区第一廊道的前半段改变为缺氧运行方式后,没有起到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有待加强。
5、系统同化作用对氮磷的去除不可忽视,同化脱氮和同化除磷分别占平均进水中TN和TP的12.46%、34.22%;
6、分别在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第一二廊道和好氧池第三廊道建立了生物除磷动力学方程。并计算了各反应池的有机物代谢速率以及厌氧池有机物代谢方程;
7、进行动力学试验期间,污水厂PAOs的厌氧释磷不稳定;好氧吸磷速率均值为0.0055 mg PO_4~(3-)-P/(gVSS.h);缺氧吸磷速率均值为0.0036 mgPO_4~(3-)-P /(gVSS.h),缺氧区中DPB只占反硝化细菌中很小的一部分。生物除磷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可能为进水中含有Cu~(2+)等重金属离子,使PAOs数量减少、活性降低。
试验所有结论对污水厂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
|
|
1 |
李勇,黄勇;泥龄在A~2/O法设计和运行中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年01期 |
2 |
于秀华,刘翔;A~2/O法应用于酒店污水处理工程的实例[J];环境工程;2005年02期 |
3 |
吴光学,管运涛,蒋展鹏,师绍琪;强化生物除磷的机理模型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4期 |
4 |
仝恩丛!071051保定市还清路69号,郭会杰!071051保定市还清路69号,赵福欣!071051保定市还清路69号,郁伟杰!071051保定市还清路69号;保定市污水处理总厂A~2/O工艺运行管理[J];给水排水;2000年02期 |
5 |
高云超,潘木水,邝哲师,刘颂东;猪场污水的A~2/O-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J];生态科学;2004年01期 |
6 |
王海燕,周岳溪,蒋进元;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微生物种群及其表征技术[J];微生物学通报;2005年01期 |
7 |
马民;陈银广;顾国维;;聚磷菌与聚糖菌竞争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
8 |
项吴定;;A~2/O生物处理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上海化工;2002年01期 |
9 |
行智强;陈银广;杨海真;;影响强化生物除磷的关键因素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6年01期 |
10 |
刘燕;陈银广;周琪;行智强;;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生化机理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6年05期 |
11 |
李波;刘卫东;刘娟;赵晓丽;高雅英;曹慧;崔中利;;高效除磷工程菌Pseudomonas putida GM6-PPK1的构建及其除磷能力研究[J];土壤;2009年04期 |
12 |
沈雨;黄勇;李大鹏;潘杨;;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主要微生物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0年05期 |
13 |
王然登;彭永臻;吴昌永;李晓玲;马勇;;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颗粒污泥的形成及机理探讨[J];化工学报;2011年01期 |
14 |
苑宏英;陈银广;周琪;;污泥生物转化为VFAs及用于生物除磷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6年02期 |
15 |
李松良;林华东;王鹏;;活性污泥3号模型(ASM3)的强化生物除磷模块[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5期 |
16 |
周康群;刘晖;孙彦富;周遗品;刘洁萍;;A~2/O工艺缺氧池中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特性研究及菌株鉴定[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年06期 |
17 |
申沛;陈银广;张超;;影响聚磷菌与聚糖菌竞争的关键因素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08年01期 |
18 |
常慧萍;;聚磷菌及污水强化生物除磷的研究进展[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19 |
徐立杰;郭春艳;彭永臻;袁志国;;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微生物学及生化特性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3期 |
20 |
马民;陈银广;顾国维;;污水处理过程中聚糖菌的富集培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