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以来我国主要油料作物比较优势与政策支持水平实证分析
【摘要】:油料市场是我国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农产品市场之一。2001年入世以来,我国油料在生产、加工、贸易等领域均发生了急剧变化,是受到冲击最大的农产品市场之一。到200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增加到创历史纪录的3082万吨,大豆对外依存度接近80%,而食用油对外依存度也高达59%,超过了国家战略安全警戒线。与此同时,我国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的趋势进一步凸显,必将对我国油料作物生产发展和贸易格局现状发起新一轮的挑战。因此,我国当前恢复发展油料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的任务十分紧迫。
本文以大豆、油菜籽和花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比较优势和农业支持理论,以政策分析矩阵为实证工具,测算我国加入WTO以来油料作物的比较优势和政策支持水平,分析我国油料作物比较优势与政策支持水平的动态匹配程度。此外,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这两个因素,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与劳动力成本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预测这两个因素将对我国油料作物生产发展产生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入世以来我国油料作物仍保持一定比较优势;但我国对油料作物的政策支持水平仍然较低;而且政策支持水平与比较优势动态匹配程度不高;我国油料作物对汇率变化敏感性较高。
最后,本文在上述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基于我国油料作物现有的比较优势,我国可以坚持油料自给目标,但需要在WTO框架下提高政策支持水平,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同时要放慢人民币升值脚步,减少油料发展所受压力。只有这样,我国油料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