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类胡萝卜素在超声波辅助提取中的稳定性及其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

孙玉敬  
【摘要】:类胡萝卜素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一类天然色素,水果和蔬菜是其主要的膳食来源。有些类胡萝卜素是人体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如叶黄素是视网膜黄斑的组成成分,有些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来源,类胡萝卜素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辐射、抗骨质疏松等,其中抗氧化活性和细胞间隙连接功能是其抗癌活性的两个主要机制。同时柑橘是含有类胡萝卜素种类最多的一种水果,但是国内外很少有关于柑橘皮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利用的研究报道,而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是一种高提取率、操作简便、设备经济的方法。 本文对类胡萝卜素超声波辅助提取分离中的稳定性和抗癌活性研究中的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以类胡萝卜素中易得的样品β-胡萝卜素为研究对象,以柑橘皮为载体对其在超声波辅助提取过程中的提取规律及其降解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基于稳定性、高提取率、绿色、低碳的超声波辅助提取β-胡萝卜素的方法。构建了类胡萝卜素两种抗癌机制(抗氧化和细胞间隙连接)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探讨了其可能的抗癌机制。主要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 1.研究了超声波处理下不同因素对全反式β-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影响(模拟体系)。溶剂和温度是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声强、脉冲方式(占空比)、液面高度仅仅影响降解的速率不会影响反应的机制。全反式β-胡萝卜素在溶剂二氯甲烷中的降解率最大,降解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显然这一变化规律的跟经典的化学反应理论(阿仑尼乌斯理论)是不同的。全反式β-胡萝卜素的降解率,随液面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上升;随声强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最后达到平衡;随占空比的增加,先增加后上升。 2.发现全反式β-胡萝卜素在超声波处理下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降解的机理是不同的,-5℃到15℃时,全反式β-胡萝卜素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而在25℃时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在-5到25℃的范围内都发生了异构化反应,产生了相同的异构体在-5℃到15℃的温度范围内产生了C=0基团,同时C=C的数目减少。而在25℃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发现新的基团未产生,原有的基团未减少。同时根据该降解机理发现了一种超声波制备类胡萝卜素几何异构体的方法。 3.系统的考察了超声波提取全反式β-胡萝卜素的提取规律。超声波提取相对于浸泡提取方法的优越性是在适当的颗粒大小条件下,当颗粒小到一定程度时,超声波并无任何优越性;在浸泡提取中提取量最高的二氯甲烷在超声波辅助提取中几乎没有任何提取力,在浸泡提取中有最低提取量的乙醇在超声波辅助中提取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几乎达到了正已烷和四氢呋喃的提取力,因此极性溶剂乙醇在超声波提取过程中可用于非极性物质β-胡萝卜素的提取,超声波提取活性物质对于溶剂的选择不在依赖于相似相容的定律;浸泡提取的提取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超声波辅助提取却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在相对低的温度时有最高的提取量,温度对超声波提取影响的规律与浸泡提取的影响规律也是不同的;浸泡提取易达到饱和状态且随时间的延长提取量会有轻微的降低,而超声波辅助提取过程中不易达饱和;提取量随着液面高度的增加有着显著的下降;脉冲超声可以得到与连续超声相同的提取量。以乙醇为溶剂的脉冲超声提取β-胡萝卜素是一种绿色低碳的提取方法。 4.构建了类胡萝卜素抗氧化活性的线性和神经网路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线性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都有很好的预测能力,神经网络模型有更好的预测能力,电子结构参数最高分子占有轨道和最低分子空轨道的能量差和离子化能是影响类胡萝卜素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结构参数。 5.构建了类胡萝卜素的细胞间隙连接功能的线性和神经网路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线性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具有中等的相似的预测能力,神经网络模型无优越性,发现与类胡萝卜素细胞间隙连接功能相关的主要参数是分子最低空轨道能量。 上述结果能够为超声波技术在类胡萝卜素的提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从化学的角度解释了类胡萝卜素的抗癌机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世平;吴灶和;简纪常;;沼泽生红冬孢酵母生长及产类胡萝卜素培养条件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11年03期
2 冯涛;周小华;周兴;;分子电性作用矢量预测多氯代苯并呋喃Ah受体结合能力[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年06期
3 任彦荣;;混合微粒群神经网络系统的构建及其在HLA-A~*0201限制性T细胞表位活性预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年06期
4 顾云兰;费正皓;陶建清;唐树和;;酚类化合物在树脂XAD-4上吸附性能的QSPR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5 李涛;张慧;张志忠;王冉冉;张祥敏;张万青;王延霞;;β-隐黄质的特性及其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1年04期
6 宁在兰;;专家推荐的食品[J];食品与健康;2002年10期
7 李仲;;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硝基苯化合物结构与毒性的关系[J];分子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8 秦军伟;李成华;宫元娟;;牛蒡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现状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7期
9 范志红;;简单的护眼营养美食[J];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17期
10 王会霞;石辉;李秧秧;;城市大气环境下绿化植物叶片比叶重和光合色素含量[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7期
11 杨生辉;罗光宏;张盛贵;;葛根螺旋藻复合片功效成分测定和稳定性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年07期
12 靳乃宁;;小麦粉并非越白越好[J];大众标准化;2002年09期
13 唐蔚波;;功效独特的沙棘油[J];食品与健康;2000年10期
14 张金燕;;多吃一些深绿色蔬菜[J];食品与健康;2002年04期
15 曾庆光;张国雄;谭金花;;开平碉楼灰雕和壁画颜料碎片原材料的拉曼光谱分析[J];光散射学报;2011年02期
16 李培珍;牛牧;;富有保健功效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J];中国食品工业;2010年12期
17 范莉梅;;浅谈气相色谱检测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标准导报;2006年09期
18 ;南瓜黄色素的提取加工技术(之一)[J];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19 卢仡;林红华;柯群;;微藻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能[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7期
20 小溪;第八零;;更多营养,更多健康 充满活力的成长大餐来啦![J];宠物世界(猫迷);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山;刘国祥;胡征宇;;斜生栅藻细胞中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与代谢[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薛蕾;高桂珍;伍晓明;吕晓丹;陈碧云;许鲲;;白菜型油菜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3)的克隆与序列分析[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杨健;王知非;崔琳;王学东;;加热对胡萝卜超微结构和所含营养物质的影响[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康保珊;赵文恩;;西瓜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基因片段的分离克隆[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5 薛蕾;高桂珍;伍晓明;闫贵欣;陈碧云;许鲲;;白菜型油菜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的克隆与序列分析[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熊玉兰;马荣才;曹鸣庆;;类胡萝卜素代谢工程研究进展[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7 韩雅珊;王强;;类胡萝卜素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老年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8 陈波;周光宏;邹思湘;陈伟华;;游离脂肪酸对肉鸡肠道吸收代谢类胡萝卜素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茵;;学龄儿童体内β-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的研究[A];浙江省“营养、食品与健康”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10 罗明翔;袁其朋;朱艳;刘臻;;三孢酸及类胡萝卜素代谢通量的相互关系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敬;类胡萝卜素在超声波辅助提取中的稳定性及其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卉琳;红酵母合成类胡萝卜素及体外转化维生素A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3 朱跃辉;聚球蓝藻7002类胡萝卜素的生理功能及其代谢工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良忠;天然红心蛋中红色类胡萝卜素的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5 吴志平;Beta-胡萝卜素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李群睿;玉米类胡萝卜素异构酶和番茄红素ε-环化酶基因的克隆与鉴定[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光华;类胡萝卜素及其抗乳腺癌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8 皮士卿;类胡萝卜素合成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陶俊;柑橘果实类胡萝卜素形成及调控的生理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张坤生;利用红酵母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及其功能性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红梅;利用粘红酵母生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4年
2 冯唐锴;南丰蜜橘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分析[D];南昌大学;2007年
3 张样娥;基于代谢分析的虾青素发酵条件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胡利强;西瓜中类胡萝卜素的分离分析[D];郑州大学;2009年
5 贾关荣;西瓜中类胡萝卜素的分离分析[D];郑州大学;2008年
6 朱蕾;玉米黄色素的分离提取及四种类胡萝卜素测定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李涛;天然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的分离纯化及分子修饰[D];青岛大学;2004年
8 赵永彬;胡萝卜渣的干燥方法及其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戚敬;青霉PT95菌株渗出液的产生以及与菌核发育和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关系[D];山西大学;2006年
10 郭朋辉;类胡萝卜素与槲皮素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及PPARγ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瑶嘉;类胡萝卜素成为新一代功能性产品配料[N];中国商报;2009年
2 石军;类胡萝卜素市场纵深化剧变[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名誉理事长 尤新;类胡萝卜素功能和国际发展动向[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4 石军;类胡萝卜素发展将创新高[N];医药经济报;2007年
5 李焱;欧盟修改两类胡萝卜素纯度标准[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6 伍新华;类胡萝卜素防女性肿瘤[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7 石晓;胡萝卜炖着吃最有营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8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名誉理事长 尤新;类胡萝卜素功能和国际发展动向[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黄星星;植物营养素:呵护视力 缓解氧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类胡萝卜素的营养价值[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