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催化氧化溶液硫化物的基础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化工的发展,污染也日益严重,其中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等工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H2s恶臭气体及硫化物污水,如何有效地处理硫化氢气体及硫化物污水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论文以含有硫化氢的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技术如燃料电池技术和电解法技术来处理硫化物,并考察了这些新技术的脱硫效果及电化学性能。
对中性硫化物溶液采用燃料电池技术以达到除污产能的目的。单电池中以活性炭为阳极和阴极的催化剂材料,优化工艺试验中得出硫化物溶液的pH为7时放电性能最好,硫化物浓度过高和过低都会降低电能输出,流速的提高提升了产电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污染物的去除率,NaOH溶液处理的活性炭材料性能下降明显,而活性炭阳极材料经氨水处理后放电性能明显提高。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浓度为0.0056 mol/L的中性硫化物溶液,阳极室进料速度为10ml/min,氨水预处理的活性炭阳极材料,100Ω外电阻。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最大功率密度为720.56W/m3 TAC,溶液中的硫化物单次流经电池后的去除率达到了3.56%。
对碱性硫化物溶液采用电解法电催化氧化硫化物,由于目前石墨材料的低电催化性能,本研究探索出了一种CO3O4/C复合电催化剂,并发现CO3O4电极对电化学氧化S2-离子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电流密度最高超过580 mA/cm2,催化性能比石墨高出了1-2个数量级。在此同时电极也表现出了很好的电催化稳定性,-0.4V恒电势下电流密度可以稳定在290 mA/cm2,具备商业应用的潜力。EIS测试则表明CO3O4电极在碱性S2-电解液具有很低的电化学极化电阻,为0.216Ω·cm2,仅为石墨电极阻值的万分之五,从而解释了S2-在两者电极上电化学反应速率相差甚大的原因。
|
|
|
|
1 |
张克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8年09期 |
2 |
郭娟;陈胜洲;邹汉波;林维明;;导电聚合物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电池;2010年06期 |
3 |
曾蓉;沈培康;;燃料电池研究进展——第56届国际电化学学会年会回顾[J];电池;2006年01期 |
4 |
李俊鹏;叶飞;陈胜洲;董新法;林维明;;表征技术在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7期 |
5 |
郑海涛;李永亮;梁剑莹;沈培康;;甲醇在Pd基电催化剂上的氧化[J];物理化学学报;2007年07期 |
6 |
章冬云;吴曦;马紫峰;Levi T.THAMPSON;;基于碳化钼的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作用机理[J];催化学报;2009年04期 |
7 |
易清风;李磊;;新型钛基镍电极对肼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活性[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01期 |
8 |
王伟,蒋柏泉,陈敬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4年01期 |
9 |
衣宝廉;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PEMFC)——国内外状况与主要技术问题[J];电源技术;1997年02期 |
10 |
许业伟,袁文辉,关建郁,叶振华;燃料电池的进展[J];广东化工;2001年04期 |
11 |
衣宝廉;燃料电池应用发展现状及相关技术问题[J];化学进展;1992年02期 |
12 |
刘建,周光月,郑恩华,周伟,陈志全,郭珊云;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开发(Ⅰ)[J];贵金属;1999年04期 |
13 |
李文震,梁长海,辛勤;新型碳纳米材料在低温燃料电池催化剂中的应用[J];催化学报;2004年10期 |
14 |
张华民,明平文,邢丹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J];当代化工;2001年01期 |
15 |
鲁德宏;石油天然气利用的新途径——燃料电池[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3年01期 |
16 |
邵玉艳,尹鸽平,高云智;CO在Pt及其合金表面电化学氧化和吸附的理论研究[J];结构化学;2004年11期 |
17 |
王贵领;兰剑;曹殿学;孙克宁;;直接NaBH_4/H_2O_2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08年04期 |
18 |
黄成德,韩佐青,李晓婷,陈延禧;聚合物膜燃料电池用电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0年12期 |
19 |
李战国,朱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2003年01期 |
20 |
刘振泰,蒋淇忠,周震一,马紫峰;炭黑负载MnO_x-Pt电催化剂的制备与初步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