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双马来酰亚胺体系的摩擦磨损研究
【摘要】: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不断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以满足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核能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需要。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这种高比强、高比模、高绝缘、耐高温和耐腐蚀,能在恶劣环境中长期使用的高性能树脂是满足这些日益发展的新需求的先进树脂,然而针对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和失效所开展的摩擦磨损以及润滑的研究甚为不足。本文正对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这种情况,提出了在两种减小摩擦磨损实现润滑的方案:方案一,直接制备双马来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实现复合材料的固体纳米润滑;方案二,在双马来酰亚胺和金属对磨材料的接触表面添加纳米润滑微乳,减轻摩擦磨损。
首先,利用碳纳米管优良的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润滑特性,结合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先进性,制备性能优异的MWCNTs/BMI纳米复合材料降低材料的摩擦磨损。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该纳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的因素以实现磨损的最大化降低,并排除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的影响,通过实验设计,探究了影响材料摩擦磨损的几个重要因素。
通过采用不同的长径比的碳纳米管制备MWCNTs/BMI纳米复合材料发现,碳纳米管本身的结构会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产生影响,长径比大的碳纳米管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然而碳纳米管长径比变化对材料的摩擦磨损带来的影响却远不如碳纳米管带有官能团所带来的影响。当对碳纳米管实现胺基化的时候,碳纳米管本身管状结构遭到破坏,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会降低。
MWCNTs/BMI纳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还跟加入碳纳米管之后引起的树脂交联度的变化有关,当碳纳米管表面上带有羧基时会加速复合材料的固化,进而加大树脂的交联度。这种对树脂的强化对提高整个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也是有利的。
在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对碳纳米管的改性来增强MWCNTs/BMI复合材料的界面是降低该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最为显著和有效的手段。用烯丙基双酚A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在树脂中分散状态最佳,而且与树脂的界面粘接强度最大,该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比添加纯碳纳米管制备的复合材料降低了四分之三,磨损率降低了二分之一,达到几种改性碳纳米管/BMI树脂的摩擦磨损的最佳值。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动态力学分析(DMA)等手段对MWCNTs/BMI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表面及机理分析发现,改变以上提到的各因素会改变磨损表面的形貌,而其中界面因素对磨损形貌的影响最大。加入纯碳纳米管可以使树脂磨损表面形貌由存在众多裂纹的波纹状疲劳磨损形貌向表面有碾痕的粘着磨损过渡,加入改性后的碳管后磨损表面显得平滑,很多时候都显示微磨粒磨损的形貌。而且当复合材料的磨损形貌为微磨粒磨损的时候,其磨损率和材料的显微硬度之间存在如下线性关系:dm/dl=-0.01498+0.0059/H。也就是说,当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为微磨粒磨损机理的时候,材料的显微硬度可以成为磨损率的简易判据:硬度越大的复合材料一般磨损率越低,越耐磨。
其次,通过在石蜡油中添加硬脂酸改性碳纳米管形成稳定均一的分散,明显地减小所润滑的双马来酰亚胺对磨钢球体系的摩擦系数,减小钢球在双马来酰亚胺表面形成的磨痕的宽度和深度。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在摩擦表面起到微轴承的作用,从而减小了摩擦磨损,但是发现少量碳纳米管会锲入树脂表面,对树脂表面造成微划伤。
为了减小这种微划痕,用水解后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改性碳纳米管,使碳纳米管形成以力学强度大并且热稳定性高的碳纳米管为核,以高分子聚合物软层为壳的结构,并且呈球形分散在石蜡油中。这种碳纳米管表面的高分子软层在较小添加浓度和较低接触表面温度的时候,能够和钢球表面作用形成保护膜,从而降低摩擦磨损;然而在较高的添加浓度的时候,在钢球表面形成吸附膜剩余的碳纳米管在摩擦力的长期作用下,由于其表面高分子软层的存在,易与树脂表面形成吸附,反而会加速树脂表面的降解与缺陷的形成,使摩擦磨损性能变差。
|
|
|
|
1 |
陈小华,张刚,陈传盛,易国君,蒋文忠;镍磷化学复合镀碳纳米管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3年06期 |
2 |
陈小华,李德意,李学谦,张振华,王健雄,李文铸;碳纳米管增强镍基复合镀层的形貌及摩擦磨损行为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2年01期 |
3 |
田乃良,常明,杨保和,许德胜,郑启光;碳纳米管在金刚石薄膜化学沉积上的应用[J];光电子.激光;2000年06期 |
4 |
王文英;碳纳米管的制造技术及最新研究动态[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01期 |
5 |
陈小华,王健雄,李学谦,李绍禄,邓福铭,成奋强;电沉积镍-碳钠米管复合镀层的工艺研究[J];表面技术;2002年02期 |
6 |
于作龙;碳纳米管的批量制备和应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年06期 |
7 |
;使用碳纳米管的FED面板齐亮相[J];炭素技术;2004年03期 |
8 |
马强,周锋,唐亚平,李辰砂,张世骥,李延辉,唐春和;在碳纳米管上负载硫化镉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4年05期 |
9 |
罗志强,张孝彬,程继鹏,李昱,刘芙,陶新永,印万忠,韩跃新;纳米CaCO_3负载过渡金属CVD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10期 |
10 |
李秀秀,李晓东,杨荣杰;碳纳米管的功能化研究进展[J];炭素技术;2004年02期 |
11 |
;行业信息[J];炭素技术;2004年06期 |
12 |
王哲,黄玉东,白续铎,宋伟,汪成,刘宝珠;噻吩浓度对陶瓷和石英为基底的CVD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
13 |
熊述元;;最细碳纳米管问世[J];半导体信息;2005年06期 |
14 |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创新出合成碳纳米管新技术[J];材料导报;2009年11期 |
15 |
;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S1期 |
16 |
吴关寿;碳纳米管一直径1nm的新型碳纤维[J];微细加工技术;1994年03期 |
17 |
陈萍,张鸿斌,林国栋,蔡启瑞,翟和生;低温催化裂解烷烃法制备碳纳米管[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18 |
杨占红,李新海,王红强,李天宝,陈志国,李晶;碳纳米管的提纯──重铬酸钾氧化法[J];化学世界;1999年12期 |
19 |
王健雄,陈小华,彭景翠,张振华;碳纳米管镍基复合镀层材料耐腐蚀性的初步研究[J];腐蚀与防护;2002年01期 |
20 |
王敏炜,彭年才,李凤仪;硝酸氧化法对碳纳米管进行纯化及开管研究[J];江西科学;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