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硼锗共掺上包层的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件研制

林旭峰  
【摘要】:随着光纤通信及其业务的发展,系统容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波分复用技术(WDM)可以很方便地提升已铺设光纤的容量,因而倍受重视。作为波分复用主干网的核心器件AWG,自从80年代末提出以来,各国研究人员对其的研究热情一直持续至今。AWG的性能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改善AWG性能则有利于网络系统性能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综述WDM的主要技术及典型器件后发现要发展WDM技术,研发高性能、低成本的波分复用/解复用器件,硅基二氧化硅阵列波导光栅器件是非常好的选择。 因此本论文从硅基二氧化硅AWG出发,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叙述了阵列波导光栅的基本原理与公式,然后介绍了AWG主要性能指标及其估算方法,和AWG器件的整体设计过程。 接着研究了硅基二氧化硅集成光波导器件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工艺条件,为成功实现基于平面光波导工艺的器件奠定基础。 然后针对现有平面光波导工艺制作的问题,提出一个全新的上包层硼锗共掺的制作工艺。不仅解决了现有工艺填充波导空隙困难的问题,而且具备增强光敏感性等潜在优势,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有可能成为BPSG的替代工艺。 最后将上包层硼锗共掺的工艺应用于两个实际例子的制作,分别是cross-order型AWG-Triplexer和16通道的Polarization-Compensation AWG。先是对cross-order型AWG-Triplexer设计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及进一步改进优化,并利用上包层硼锗共掺的工艺进行了制作并测量,实现小尺寸低损耗大带宽Triplexer,解决了传统难题。然后针对AWG的偏振敏感性,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偏振补偿方法,也是通过上包层硼锗共掺的工艺完成了制作,测试结果验证了该项技术的可行性及上包层硼锗共掺的工艺本身低偏振特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骏;;AWG:波分复用技术重要器件的优化设计[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S3期
2 祝业盛;;光迅科技公司2007年度荣获多项国家及省市奖励,领跑国内光电器件行业[J];烽火科技报;2008年02期
3 王有斌;黄旭光;;新型阵列波导光栅的分析与优化[J];中国激光;2010年02期
4 赵峰,郑慧茹,王万林,周骏,贾振红;AWG与MMI器件的优化设计方法[J];光通信技术;2005年10期
5 郭爱煌,傅君眉;基于阵列波导光栅的波分复用器件[J];光通信技术;2001年04期
6 龚倩,林金桐,叶培大;基于AWG的OADM结构设计[J];光通信研究;2002年05期
7 万莉,王跃林;阵列波导光栅的最近研究进展[J];真空电子技术;2003年05期
8 ;光电集成与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8年03期
9 郎婷婷;林旭峰;何建军;;硅基二氧化硅阵列波导光栅制作工艺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雷红兵,欧海燕,王红杰,胡雄伟,杨沁清,王启明;平面阵列波导光栅及其在WDM系统中的应用前景[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0年03期
11 戴道锌,周勤存,潘德荣,吕翔,何赛灵,何建军;用MMI实现的平顶型AWG的特性分析[J];光电工程;2003年05期
12 吴粤湘,刘德明,鲁平;新型AWG的数值模拟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9期
13 贾东方,刘俭辉,胡智勇,王肇颖,李世忱;阵列波导光栅复用/解复用器研究进展[J];半导体光电;2004年03期
14 李健,安俊明,王红杰,夏君磊,郜定山,胡雄伟;单侧耦合16通道100GHz硅基二氧化硅阵列波导光栅的研制[J];光学技术;2005年04期
15 郭福源;王明华;;阵列波导光栅解复用器光谱响应特性分析[J];光电工程;2006年10期
16 刘德明;阎嫦玲;鲁平;;自聚焦平板波导透镜及其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S5期
17 吴薇;刘辛;陈婷;;三维有限差分光束传输法在AWG中的应用[J];光通信研究;2008年01期
18 秦政坤;马春生;;箱型光谱响应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的研制(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8年12期
19 戴道锌,周勤存,何赛灵,何建军;阵列波导光栅的简便模拟方法及应用[J];光子学报;2002年08期
20 郭文滨;孙东明;王国东;马春生;陈维友;马东阁;;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道锌;刘柳;盛振;何赛灵;;基于Si纳米光波导的新型阵列波导光栅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伍能;;几种新型的OADM[A];广西光学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汪太平;刘晓平;吴宜灿;;包层编码分类计数及其命名方法研究[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鲁平;刘德明;阎嫦玲;张江山;;新型直波导阵列波导光栅的设计与仿真[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E 光电子器件技术专题)[C];2006年
5 贾科淼;唐衍哲;李柏阳;杨建义;江晓清;吴亚明;王跃林;;采用MMI结构研制具有平顶谱特性的AWG[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德明;阎嫦玲;鲁平;;自聚焦平板波导透镜及其应用[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E 光电子器件技术专题)[C];2006年
7 郭爱煌;;基于AWG的OXC波长传输路由确定[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8 陈雪源;刘晓平;;在工程模板设计中XML和TXT的性能比较[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李晗;马春生;张海明;徐元哲;秦正坤;鄂书林;张大明;;17×17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的研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阎嫦玲;刘德明;鲁平;;基于自聚焦平板波导的新型AWG理论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E 光电子器件技术专题)[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华茂;基于硅纳米线的阵列波导光栅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郎婷婷;基于新型阵列波导光栅的波分复用和接入网平面波导器件[D];浙江大学;2009年
3 王文敏;阵列波导光栅及可调色散补偿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文泓桥;光栅型平面光波导波分复用器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严昆仑;稀土掺杂光学增益器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6 盛振;硅基微纳光波导集成型滤波器与光电探测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周立兵;硅基二氧化硅型阵列波导光栅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德禄;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的温度特性和无热化[D];吉林大学;2008年
9 鲁平;新型阵列波导器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戴道锌;陈列波导光栅的理论建模与优化设计及其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旭峰;基于硼锗共掺上包层的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件研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元;硅基纳米线阵列波导光栅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谭震宇;650nm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的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白刃;硅光子线阵列波导光栅(AWG)器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陈云;芯/包层结构玻璃微纳光纤的模拟、设计和制备[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刘海平;紫外写入法制作阵列波导光栅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孙太富;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的理论研究和优化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刘辛;阵列波导光栅(AWG)的仿真与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晗;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的带宽平坦性分析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吴飞;聚合物阵列波导光栅的设计与工艺实验[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阳;我国独立研出核聚变装置核心部件[N];中国企业报;2009年
2 ;我制成核聚变装置核心部件[N];南方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陈静思;非法分包层层扒皮 扒了谁的皮?[N];中华建筑报;2006年
4 张开逊;回望人类发明之路[N];大众科技报;2005年
5 上海交通大学 姜淳;光子带隙光纤(下)[N];通信产业报;2007年
6 一文;擦油不停机右臂惨截肢[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7 中国电信集团北方电信有限公司 胡静余;WDM-PON:1G带宽如何打造[N];通信产业报;2009年
8 陈金岭;光棒:突破瓶颈创造新生代[N];通信产业报;2002年
9 郭廷杰;JFE关于造船用钢材的技术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10 ;聚变-裂变混合堆[N];中国冶金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