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市场反应

项晨  
【摘要】:上市公司在财务信披露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市场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反应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学术界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是对财务信息的人为操纵,进而扭曲了企业实际的经营发展情况和财务状况,研究发现投资者会通过提高企业融资成本的途径对潜在盈余操纵的企业进行惩罚。本文从中国资本市场上信息的质量和有效性角度出发,讨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投资者的反应。 本文选取中国资本市场上968家上市公司从2001-2008年的数据,采用修正Jones模型计算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发现中国的上市公司在整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此外,本文运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投资者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反应,研究发现我国市场上的投资者在财务报告披露的时间区间内会对市场中的盈余管理的程度进行识别并做出逆向反应,并且这种逆向反应的程度随着时间窗口的扩大而增加。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综合简化了若干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量,并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以及其市场反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合理的股权结构、独立的董事会、利益趋同的管理层和股东以及较强的市场监督能够有效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公司发展合理的股权结构、进行跨境上市、获得良好的审计意见则能够更好地帮助投资者识别盈余管理行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静,陶晓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周慧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操纵及制度缺陷[J];辽宁财专学报;2002年05期
3 惠小兵,陈方正;关于转轨经济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S2期
4 秦荣生;财务会计新课题:盈余管理[J];当代财经;2001年02期
5 黄院亮;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J];经济工作导刊;2002年13期
6 陈文艺,张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剖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4年03期
7 王怀栋,秦江萍;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J];商业研究;2004年21期
8 沈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浅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年02期
9 钟娟;;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J];会计师;2010年06期
10 钟劲松;谈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J];经济论坛;2004年04期
11 高悦;;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J];现代企业;2007年08期
12 罗群;;盈余管理的识别及运用[J];审计与理财;2008年12期
13 张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09期
14 秦江萍,王怀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原因剖析[J];经济师;2003年08期
15 傅太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与治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04期
16 屈欢;杨世勇;;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年06期
17 郑喜雅;徐爱农;;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研究[J];财政监督;2008年04期
18 宋剑峰;盈余管理的动机透视及其对审计的意义[J];证券市场导报;1998年12期
19 彭晓洁;;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J];中国市场;2005年15期
20 梁启翔;;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初探[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克勤;;公司内部治理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2002年度中国A股商业企业数据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谢海洋;王秀芬;;1999、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对比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3 朱静芬;;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的审计对策[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戴华江;闫虹;;会计政策变更对我国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沪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潘玲;王德武;;辽宁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实证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贺宏;李培;;我国上市公司IPO前盈余管理及其长期市场表现的实证分析[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廖雪洁;刘汉民;;垄断国企高管薪酬现状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叶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及时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瑞武;余漱峰;;基于因特网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10 黄少安;钟卫东;;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假说与股权融资偏好——对中国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进一步解释[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冬华;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雷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银行监督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大志;基于所有权视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动机与制约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任春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制定[D];厦门大学;2004年
5 高洁;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康瑞亨;台湾上市公司转让定价与盈余管理之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陈丽蓉;非审计服务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高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研究——融资约束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颖;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及其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10 黄文伴;管理者薪酬契约、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志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薛新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3年
3 林希;投资者保护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玉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5 马方;基于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的盈余管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娜;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7 李朋磊;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基于财务报表数据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小莉;我国上市公司高层变动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葛惠娟;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徐芬芬;上市公司家族控制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云翚;试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N];财会信报;2010年
2 陈子凌;夏草和“财报门”的故事[N];上海金融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初一周翀;准则实施第一年 上市公司调节利润不明显[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王棣华 杨琳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建议[N];财会信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杨代金;《会计差错更正》成公司利润操手[N];财会信报;2005年
6 查明;“利好”是种态度[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王棣华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琳琳 东北财经大学2009级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生;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建议[N];财会信报;2011年
8 王霞  张朋娟  于腾;制度安排缺陷诱发会计差错频发[N];中国证券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陈静 韩万宁;上市公司掀起清欠潮 现金偿还成为主导方式[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何广怀;深主板:上市公司业绩虽增,十大隐忧犹存[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