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氨基功能化多孔氧化硅材料合成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

郝仕油  
【摘要】:众所周知,由于人类排放至大气中的CO2数量不断增加且CO2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CO2的排放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本文以氨基功能化SBA-15和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合成氨基功能化多孔氧化硅(AFPS)为研究体系,主要采用优化实验条件(如pH值、陈化温度、阴离子类型等)方式,提高室温和常压下氨基功能化多孔氧化硅的CO2吸附量。同时,还利用(原位)红外、N2吸-脱附、元素分析、SEM、TG-DTA、TPD、XRD和TEM等技术对合成的多孔氧化硅进行了表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氨基功能化SBA-15的直接合成及其CO2吸附性能。 通过直接法合成了氨基功能化的介孔氧化硅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当合成体系中APTES(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APTES+TEOS)的摩尔比小于0.20或APTMS(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APTMS+TEOS)的摩尔比小于0.10时,所合成的材料均具有SBA-15介孔结构。由于氨基对SBA-15结构的形成产生副作用,当上述两比值分别大于0.20和0.10时,介孔结构将会坍塌。但是,引入F-后,即使上述两比值达到0.25和0.30时,所合成的材料仍具有有序的介孔结构,且材料的孔容和比表面积较高。CO2吸附实验表明,随着反应体系中氨基功能化物质(APTES或APTMS)含量增加,所合成的材料吸附CO2的能力提高;在F-辅助下合成的材料吸附CO2的能力远远高于无F-辅助下合成材料的。(2)表面羟基高密度化SBA-15的合成、氨基功能化及其CO2吸附性能。 在HCl溶液中引入HAc后,由于Ac-可降低硅羟基的水解与聚合反应,因此可合成表面羟基高密度化的SBA-15材料。通过填充TEPA(tetraethylenepentamine)可获得氨基功能化SBA-15(AF-SBA-15)材料。实验表明,当TEPA与SBA-15的质量比(x)小于0.6时,所获得的AF-SBA-15均具有与纯SBA-15一样的结构。CO2吸附实验说明,当x为0.1时,随着吸附温度升高,AF-SBA-15对CO2的吸附能力降低;当x为0.6时,随着吸附温度升高,AF-SBA-15对CO2的吸附能力增加。 (3)萃取方式、陈化温度、pH值和反应物组成等对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合成氨基功能化多孔氧化硅吸附CO2的影响。 分别以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Na)、APTMS和TEOS为结构导向剂(SDA)、共结构导向剂(CSDA)和硅源合成了氨基功能化介孔氧化硅预产物。分别用乙醇-乙醇胺和盐酸-乙睛混合液萃取预产物中的模板剂。研究表明,乙醇-乙醇胺的萃取效果好于盐酸-乙晴的,且萃取后获得的材料对CO2的吸附能力优于由盐酸-乙睛萃取后获得材料的。 从元素分析和TEM表征结果可知,陈化温度和pH值对介孔材料内氨基含量影响较大。当在较低的陈化温度和相对较低的pH值下,所合成材料对CO2的吸附量较高。 CO2吸附实验表明,在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合成介孔氧化硅中,APTMS与TEOS的比值对合成材料的C02吸附性能起重要作用。当加入0.6 ml APTMS和3.0 mlTEOS至含39 ml HCl (0.1 mol/1),70 ml H2O和1.76 g Sar-Na的混合溶液中时,所合成材料的CO2吸附能力优于其它条件下(如加入0.3 ml的APTMS和3.0 ml的TEOS至含13 mlHCl (0.1 mol/1),70ml H2O和0.59 g的Sar-Na昆合溶液中)合成材料的。 (4)以月桂酸为模板剂合成氨基功能化多孔氧化硅及其CO2吸附性能。 分别使用月桂酸为SDA、APTMS为CSDA、TEOS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乙醇胺-乙醇体系萃取模板剂后,合成了氨基功能化多孔氧化硅。CO2吸附实验表明,随着反应体系中APTMS含量提高,所合成材料对CO2的吸附能力不断提高;但当APTMS与月桂酸体积比大于2.2:3.0时,随着APTMS含量提高,所合成材料对CO2的吸附量降低。此外,通过调查甲醇、乙醇、丙醇和正丁醇等对吸附剂的CO2吸附性能影响时表明,使用乙醇为共溶剂合成的材料对CO2的吸附效果最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惠南;李贵云;游贤贵;;叔胺浸渍树脂对金属的吸附性能[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6年04期
2 吕维明;贺福;王茂章;;PVA基活性碳纤维的研制[J];合成纤维工业;1991年03期
3 苗国发,王玉兰,王俊杰;棕榈籽壳制活性炭的研究[J];新型炭材料;1992年02期
4 严俐;环糊精键合硅胶吸附性能的评价[J];湖北化工;2000年06期
5 赵吉寿,颜莉;模板固相合成磷酸铝及其吸附性能应用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2年06期
6 李云松,李正山,范莉,王槐三;XDA-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水中氯仿的吸附性能[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03期
7 孙敏,邓益群,彭凤仙;石油焦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处理废水中苯酚的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5年03期
8 旷成秀,刘康强,李风仪;铑含量对Pt-Rh-Pd/Al_2O_3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J];江西化工;2005年03期
9 周琼,张涛,刘雄,阚建全,陈宗道;木薯微孔淀粉制备技术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5年10期
10 吴丁财;刘晓方;符若文;;炭气凝胶及其有机气凝胶前驱体的吸附性能[J];新型炭材料;2005年04期
11 赵振新;马步伟;梁志宏;原思国;;硫代酰胺基螯合纤维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2006年01期
12 彭书传;叶鸽;李辉夫;陈天虎;杨英;;有机柱撑纯蒙脱石吸附Cr~(3+)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3 赵文艳;;大同煤生产高吸附活性炭工艺条件的选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1期
14 于华勇;商平;何洪林;田胜艳;王丽娜;;蛭石吸附垃圾淋滤液中氮和磷的实验研究[J];太原科技;2006年05期
15 肖秋国;付勇坚;;活化海泡石对苯酚的吸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7期
16 侯能邦;刘院林;汪国松;朱秀芳;丁中涛;曹秋娥;;香豆素分子模板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06年16期
17 于华勇;商平;何洪林;;改性蛭石对垃圾淋滤液中氮磷的吸附实验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年05期
18 张振友;;分子筛在空气纯化系统中的应用[J];深冷技术;2006年07期
19 刘春英;袁存光;孔庆池;柳云骐;李汝奕;;改性沸石深度处理石油污水的实验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6年11期
20 姚士芹;施文健;李璐迪;朱利庆;马安乐;;高活性活性炭的制备和应用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利华;华坚;尹华强;李媛;李友平;汪南方;;高密度活性炭材料[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2 孙剑平;崔淑霞;胡俊生;班福忱;李慧星;;分子筛对甲醛分子吸附性能的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王昊;董娟;王洁;王春红;施荣富;;超高交联中孔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4 王增娣;殷平;曲荣君;王春华;徐强;唐清华;;氨基膦酸改性硅胶的制备及其对Hg(Ⅱ)的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5 宗光喜;陈厚;曲荣君;;硅胶负载聚丙烯腈树脂的ARGET ATRP合成及其改性后对Hg(Ⅱ)的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6 王丰;黄龙;徐贤伦;;凹凸棒粘土对汞的吸附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钟玲文;郑玉柱;员争荣;雷崇利;张慧;;煤在温度和压力综合影响下的吸附性能及其未知区煤层气含量的预测方法[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张永刚;王成扬;;石油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孔结构和吸附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沈少飞;叶盛权;;壳聚糖衍生物对苯胺、亚硝酸盐氮吸附性能的研究[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陆文龙;;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化利用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仕油;氨基功能化多孔氧化硅材料合成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张双庆;侧链含介晶基团聚醚型螯合树脂的合成、表征及吸附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尹先升;锆酸锂材料的设计、合成及高温CO_2吸附性能[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森;多孔氧化硅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梁凯;海泡石的矿物学研究与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6 商云帅;以高岭土为原料沸石分子筛的合成及其氮氧吸附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秀伍;有序介孔材料吸附功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史非;常压干燥制备SiO_2气凝胶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吴红丽;异型碳纳米管和富勒烯吸附性能及其生长机理的计算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亓立峰;多聚糖纳米微粒吸附、杀菌和抗肿瘤活性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芳;胺基化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力章;新型膨润土-塑料原料粒状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3 郭鲁钢;用镁盐和造纸草浆黑液制备含镁功能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李健;新型含硫、氮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李鹏飞;X型沸石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6 史国东;二乙烯苯/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7 吕维忠;聚合羟基阳离子柱撑蒙脱石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耿尧;沸石分子筛离子交换及其对碳氢化合物的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陈畅曙;HDTMA改性粘土对水中低浓度多环芳烃的吸附固定作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10 栾广贵;模板法中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宁波;别让“抗菌产品”蒙住眼睛[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2 张建良;活性炭净化甲醛效果显著[N];消费日报;2007年
3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冯艾;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方法分析[N];中国纺织报;2005年
4 记者 李昊曹志政 马如娟;凹凸棒石黏土矿产世界稀缺 甘肃储量世界第一[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5 ;纳凯夫(NACF)纤维[N];中国建材报;2004年
6 潘林梅;大孔吸附树脂提高中药复方提纯效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刘少林 译;用木或竹制取人造沸石[N];中国化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谢克俭;院士常行 项目长在[N];福建科技报;2004年
9 湘京;吸附颗粒解决油类泄漏污染[N];中国化工报;2008年
10 王雄伟;除氟滤料摆脱饮水氟超标困扰[N];中国化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