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从“算术哲学”到“逻辑研究”

奚颖瑞  
【摘要】:胡塞尔早期的算术哲学和逻辑研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理路上的关联,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尽可能忠实地把这个关联挖掘并呈现出来,从而还原其现象学突破之路。文章指出,胡塞尔的现象学突破是在对一些具体的实事领域的哲学研究中诞生的,这些实事领域经历了从整数算术到形式算术再到纯粹逻辑学的转变,相应的,其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则经历了描述心理学向现象学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主导胡塞尔的问题是对形式之物的理解,包括形式对象、纯粹形式的概念、形式的运算以及推理法则。《逻辑研究》相比于《算术哲学》的突破在于:一方面,形式之物的观念客观的性质得到了承认;另一方面,在不歪曲其性质的前提下,它们在主观思维行为中的被给予或被实现也得到了考察。 正文分为三章,每章的主题分别是“算术哲学”、“纯粹逻辑学”和“现象学”。 第二章介绍了胡塞尔早期的算术哲学研究,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对数概念的描述心理学分析,以及对算术运算和符号方法的逻辑学澄清。胡氏最初的算术哲学研究禀有这样一个信念,即整个算术的合法性或正当性可以仅仅由对数概念的澄清来得到说明,而概念分析的方法则是描述心理学。但是在对一般算术或算法的逻辑澄清中他发现这个信念是有问题,因为算法可以超出数领域之外。与此同时他也发现需要修正自己原先所持有的工艺论的逻辑观,并因此把自己研究的实事领域从算术转向了逻辑学。 第三章首先论述了胡氏转变后的逻辑学观,这种逻辑学观包含着一个独特的三层结构:工艺论的逻辑学、纯粹逻辑学、现象学的逻辑学。在纯粹逻辑学中,形式之物(一方面是形式对象、另一方面是形式含义)的观念的、客观的性质得到了承认,这同时也表示研究它们的结合规律的学科即纯粹逻辑学是理论学科。随后我们详细介绍了胡氏对纯粹逻辑学研究领域和任务的界定,说明了其内含的各个或相互关联、或相对独立的部门。最后简要介绍了胡氏在纯粹逻辑学的基础上所做的心理主义批判,后者没能看到纯粹逻辑学这一层面,而直接把工艺论的逻辑学奠基在了心理学之上。 第四章从纯粹逻辑学引向了现象学领域,来回答纯粹逻辑之物是如何在主观的心理行为或意识领域中被给予或得到实现的问题。我们首先指出了现象学对意识的研究方式与经验心理学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首先是由意向性理论所带来的,它使得对意识进行一种现象学式的本质研究得以可能。然后考察了早期胡塞尔是如何从两条不同的进路去思考意向性问题的,并最终促成了《逻辑研究》中的意向性理论,这个理论的一个特征在于意向行为、意向对象与观念含义之间的三方关联。最后在意向性理论的基础上,本章试图阐述胡塞尔最终是如何说明形式之物的现象学起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志远;;胡塞尔范畴代现的理论失败之谜[J];哲学动态;2010年02期
2 庄威;;胡塞尔《逻辑研究》中关于含义的观点及其发展[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陈志远;;胡塞尔《逻辑研究》的直观和意义[J];哲学研究;2007年03期
4 李岱巍;;谁终结了心理主义,胡塞尔还是弗雷格[J];前沿;2010年01期
5 倪梁康;;历史现象学的基本问题——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中的历史哲学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9期
6 周枫;从反心理主义到现象学的创立——胡塞尔现象学创立之初的内在紧张性及其解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张云鹏;心理主义批判及其批判前后的逻辑学与心理学之关系[J];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8 殷霞;;两种意义理论之比较——从胡塞尔与弗雷格的意义理论谈起[J];哲学动态;2008年10期
9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的实证科学批判进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倪梁康;现象学与逻辑学[J];现代哲学;2004年04期
11 丁耘;胡塞尔和弗雷格同异说──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的一个尝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12 崔伟闳;;胡塞尔对“自我”的扬弃——一个逻辑的和历史的考察[J];学术月刊;1991年01期
13 周国平;胡塞尔和弗莱格的语言哲学思想比较[J];哲学研究;1996年03期
14 王晓方;胡塞尔的现象学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5 高秉江;从笛卡尔、康德到胡塞尔逃避“唯我论”的努力[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6 周贵华;试论胡塞尔现象学的开放性及意义[J];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7 陈志远;现象学和形而上学:德里达和胡塞尔[J];哲学研究;2003年01期
18 颜青;;胡塞尔现象学与皮尔斯现象学之比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9 闫纪建;;胡塞尔“生活世界”主旨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解答[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20 张浩军;;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对话——论胡塞尔的“意向相关项”概念[J];哲学研究;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希平;;《另类胡塞尔》“另”在何处?(草稿提纲)[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王建军;;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自恋情结”及其克服[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倪梁康;;Transzendental:含义与中译[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冬冰;;从洛克到胡塞尔——试论观念论的历史发展轨迹[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5 李朝东;;知识起源的前述谓经验之现象学澄清[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江怡;;胡塞尔是如何反对心理主义的?——对《逻辑研究》第一卷的一种解释[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汪堂家;;从先验现象学到知觉现象学[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8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9 崔伟闳;;胡塞尔论“意向对象”[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10 倪梁康;;时间·发生·历史——胡塞尔对它们之间内在关联的理解[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奚颖瑞;从“算术哲学”到“逻辑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杨宝富;胡塞尔被动构造学说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唐杰;胡塞尔哥廷根时期“同感”概念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安道玉;论意识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5 余慧元;一种“纯粹”的经验如何可能?—胡塞尔现象学经验问题的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范民;胡塞尔意向性学说:历史的回顾与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7 陈志远;胡塞尔直观概念的起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王昊宁;直观、自我与明见性[D];吉林大学;2008年
9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郑争文;胡塞尔直观问题概论[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卫峰;严格科学的哲学理想与胡塞尔的哲学观论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罗燕;胡塞尔对实验心理学的批判和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顾炯;从内在时间意识到发生现象学——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一条进路[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田甜;胡塞尔科学哲学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爱林;自在之物与纯粹意识[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李岱巍;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批判[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波;论美学研究的现象学视角[D];山东大学;2005年
8 张益宁;“胡塞尔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牟春;移情之流变及其批判[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宋羿;胡塞尔现象学对美学研究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W.弗里特施 梦海/译;胡塞尔:理解一个新的世界[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张再林;读胡塞尔的《逻辑研究》[N];陕西日报;2002年
3 任之;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倪梁康;胡赛尔:从历史与现时的观点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谢劲松;作为哲学家而死去的胡塞尔[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方向红;胡塞尔看意识与时间[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曾云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聆听绝对应当的爱的召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杜小真;真正的哲学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扎拉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胡塞尔是否“不需要‘辩证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陈志远;《逻辑研究》中的直观和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