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超分子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和基因协同给药体系的研究

范辉  
【摘要】:目的:合成一种基于环糊精/金刚烷的超分子纳米材料,能协同运载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和治疗基因,考察其药物释放特点与转染效果,评价其体内外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抗肿瘤效果。 方法:1-金刚烷甲酸(Ad-COOH)与阿霉素(Dox)通过N,N’-羰基二咪唑(CDI)偶合后,与环糊精-聚乙烯亚胺(PEI-CD)进行自组装主客体反应生成PEI-CD/Ad-Dox超分子纳米聚合物,对其进行化学、物理学及生物学特点进行表征。压缩并结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的基因质粒(pTRAIL),形成超分子纳米粒后,通过肿瘤细胞对超分子纳米粒的摄取、TRAIL蛋白的表达、对肿瘤细胞凋亡影响以及毒性等各方面的考察,来确定超分子纳米粒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以人卵巢癌细胞SKOV-3荷瘤裸鼠为动物模型,利用超分子纳米粒瘤内注射治疗后,观察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以及生存期,以确定超分子纳米粒在体内治疗时的抗肿瘤疗效。 结果:核磁共振氢谱、NOESY频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等理化表征确定了阿霉素成功结合金刚烷基并通过主客体连接与PEI-CD组成超分子复合物PEI-CD/Ad-Dox;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证实PEI-CD/Ad-Dox在N/P比小于3时即能完全压缩并结合质粒DNA;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所示超分子纳米粒是呈一定分散性的球形颗粒,在水、生理盐水和RPMI 1640细胞培养基等不同介质中具有适宜的粒径和Zeta电位,可用于基因转染;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说明游离药物从超分子纳米粒中先是以一级动力学过程释放,然后逐渐改成零级释放,释放过程与pH有关,且具有缓释作用;细胞对超分子纳米粒的摄取、表达实验以及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药物与基因的协同入胞传递和基因表达过程;MTT细胞毒性实验证明了超分子纳米粒携带pTRAIL质粒可有效地抑制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长,显示出较强的细胞毒性;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得SKOV-3细胞经超分子纳米粒作用后,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凋亡程度增加;TUNEL染色进一步显示了凋亡细胞的增多。瘤内注射超分子纳米粒后具有延长药物滞留时间与体内转染肿瘤的作用;在Balb/c裸鼠模型上进行肿瘤的原位注射治疗,SKOV-3卵巢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作用,HE组织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凋亡增多,荷瘤小鼠的存活期得到延长。 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协同运载抗癌药物和基因质粒的超分子纳米材料,首次证明在卵巢癌的治疗上,体内外均可提高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体现出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为化疗药物与基因药物的联合应用打下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婷;鲁莹;;载抗肿瘤药物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1年03期
2 柳时;徐喆;罗智;项光亚;;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J];医药导报;2006年06期
3 俞迪佳;;紫杉醇新剂型研究现状[J];齐鲁药事;2010年09期
4 廖应熙,李泽辉;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与比较[J];天津药学;2003年04期
5 王学清,陈真,戴俊东,张涛,夏桂民,张强;不同助悬剂对环孢素A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纳米粒大鼠口服后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6 陈军,易以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胰岛素聚乳酸纳米粒中胰岛素的含量[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谭军;王小丽;刘美洲;曾昭武;张蕾;;阿奇霉素聚丁氰基丙烯酸酯纳米粒的制备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J];中国医学工程;2007年10期
8 文爱东,陈江浩,吴道澄,赵磊;多柔比星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靶向性分布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1年06期
9 张良珂,侯世祥,毛声俊,宋相容,陈彤;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2期
10 张耕,易以木;苦参素磷脂纳米粒的研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年09期
11 张阳德,李浩,李玉坤,龚连生,黄秋,林孙颖,席浩;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体外杀伤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09期
12 张阳德,席浩,翟登高,李浩,王荣兵,李玉坤,吴泽建,黄林;半乳糖化磁性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与阿霉素对大鼠的毒性比较[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10期
13 张阳德,刘新生,张蕾,潘一峰,翟登高,张峰;纳米粒基因载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22期
14 董宝军,王常勇,郭希民,王荣祺,马海霞,董灵芝,范明;口服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降血糖作用研究(英文)[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15 杨彩哲,胡家露,徐梁,吴道澄,张学庸;胰岛素纳米粒对大鼠实验性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8期
16 何勤,张志荣,刘戟,徐超群;载TK基因聚丙交酯乙交酯纳米粒的性质及表达研究[J];药学学报;2004年04期
17 刘明星,董静,杨亚江,杨祥良,徐辉碧;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毒性[J];药学学报;2004年07期
18 王玮,尹宗宁,李铜铃,李毓琦;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蚓激酶纳米粒的分离[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年02期
19 王华芳,胡豫,郑金娥,周薇,方峻;阿霉素纳米粒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DOX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20 周旭,全东琴,崔光华,李前,袁海龙 ,高春生;丁酰胆碱酯酶基因-壳聚糖纳米粒初步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函;徐琳;朱光洁;董磊;张俊峰;高下;;聚乙酰亚胺纳米粒转染离体培养C57BL/6J小鼠耳蜗基底膜的实验研究[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马淑燕;欧阳五庆;刘玉梅;;硫酸长春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毒性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邓联东;蔺晓娜;邢金峰;董岸杰;;聚乙二醇/聚氰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李树珍;欧阳五庆;;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的研制及对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裴澄;李晶明;孙乃学;;环孢霉素A纳米粒对体外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段友容;张志荣;;PELGE载药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梁艳琴;张娟;邓联东;邢金峰;董岸杰;;可注射聚酯酸酐/聚乙二醇共聚物纳米粒温敏原位凝胶及肿瘤靶向定位给药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侯静文;张妍婷;郭圣荣;刘黎;;酶催化合成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酯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9 段友容;朱思君;王庆瑞;刘洁;张志荣;;PELGE载药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张慧珠;张其清;;乙酰化普鲁兰多糖的合成、表征及其载药纳米粒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辉;超分子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和基因协同给药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静;油酰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名懋;选择性胆甾化壳聚糖衍生物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李倩;油酰海藻酸纳米粒口服运送载体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李婧炜;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脑靶向功能肽及其修饰纳米粒的脑内递药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张玮;基于微针给药的靶向黑素细胞抗色素沉着纳米粒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7 张雪琼;羧甲基壳聚糖智能释药肝靶向纳米传递系统的构建与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博;c(RGD)fk介导双载药核壳型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胡三元;载恩度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对结肠癌的治疗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姜子荣;载药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顺莉;紫杉醇PLGA口服纳米粒的制备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李斌生;载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载体的制备和转染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佟媛;载银杏内酯A纳米粒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郭妍;纳米生物技术治疗肝癌:p53-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和转染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王娜;治疗高尿酸血症UOX脂质纳米粒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庆莲;米托蒽醌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和细胞摄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王同力;Tf-BCNU-PLGA纳米粒制备及其对鼠C6胶质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8 蒋妮;三种齐墩果酸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9 乔伟立;用于两种药物控制释放的纳米粒/静电纺丝复合纤维给药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丁大伟;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体外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纪小龙;纳米技术在开拓新药中应用前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移植性肝癌模型中的磁靶向性[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记者 白毅;复合物纳米粒可作为胰岛素口服给药新载体[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云涛;DDS研发 唱响制剂时代主旋律[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甘勇 林艳琼 陈庆华;微粒系统用于眼用制剂成新趋势[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李悦恒张勇;纳米技术广泛用于眼部给药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徐兰山阮湘华;纳米生物:创新在起跑线[N];科技日报;2008年
8 张中桥;四医大西京医院发现纳米粒可作 VEG F基因载体[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平其能;纳米药物制剂的现状与未来[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刘云涛;前沿 创新 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