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噪声对比研究
【摘要】:新兴的高速铁路噪声在声场分布、时域和频谱特性上都与传统铁路噪声有所不同,为此,本研究采用现场采集的噪声样本,在实验室中开展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噪声的特性分析及主观感受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各测试点噪声的实际持续时间(Td)在6.1-13.5秒之间,而传统铁路各测试点噪声的实际持续时间(Td)在16.0-25.7秒之间,说明高速铁路噪声相对于传统铁路噪声更具突发性。同时,由于高速铁路上行驶的列车速度很快,致使在高速铁路两侧的受声点上多普勒效应明显;传统铁路噪声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而高速铁路高架桥下方地面区域实际测试得到的噪声强度最大值出现在30m-50m之间,分析原因主要为高架桥面及两侧护栏作为屏障对高速铁路噪声直达声衰减较大,即与20m-30m内位于直达声声影区内有关。
主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铁路噪声的逐渐减小,被试者的主观烦恼度与主观干扰度也逐渐下降。在相同LAeq情况下,高速铁路噪声的主观烦恼度与主观干扰度均高于传统铁路噪声。相较于LAeq,两种铁路噪声样本的LAFmax、LASmax、LC、LP及LAeq+0.009 LAeq(Lp-LAeq)与各主观感受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更好,其中又以LAeq+0.009 LAeq(Lp-LAeq)相关性最佳(R0.974)。如果专门对高速铁路噪声实施排放标准,建议将63dBA与53dBA分别作为其昼夜间LAeq限值;如果需要针对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噪声实施统一的排放标准,建议采用LASmax评价指标,并以80dBA与70dBA为昼夜噪声排放标准限值。
|
|
|
|
1 |
张邦俊,卢向明,翟国庆;铁路噪声对沿线住宅小区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3年05期 |
2 |
焦大化;铁路噪声预测计算方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5年03期 |
3 |
郑天恩,乔玲,马筠,叶玉华,张秀华;铁路干线两侧铁路噪声过渡带宽度的探讨[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9年01期 |
4 |
周宏;;上海南站扩建后对周边居民噪声影响的探讨[J];疾病监测与控制;2009年10期 |
5 |
马筠;;对高速铁路声屏障降噪效果影响因素的探讨[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8年01期 |
6 |
雷晓燕;高速铁路噪声计算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05年04期 |
7 |
龚平;铁路噪声环境影响预测误差分析[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9年04期 |
8 |
尹皓;李耀增;辜小安;;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噪声特性研究[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9年05期 |
9 |
黄柏生;梁戈;王翔;石燕;;隔声通风窗在“淘金华庭”的工程实践[J];广州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
10 |
吴军年,吕仁海;铁路噪声特征探讨[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5年02期 |
11 |
钱天鸣;城市铁路噪声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1年01期 |
12 |
刘虹
,吴小萍
,高清平;铁路噪声对沿线居民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J];灾害学;2003年04期 |
13 |
孙化民;姜波;陈其东;;铁路噪声对沿线城市居住小区影响的测量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年06期 |
14 |
林伟;张静;;小黄山-五彩湾段铁路噪声影响评价[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年10期 |
15 |
栾英男;;铁路噪声纠纷监测案例分析与探讨[J];科技风;2009年22期 |
16 |
赵尊宇;陈文瑛;;模式预测法应用于铁路噪声的预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5期 |
17 |
尹坚;铁路建设项目噪声环境评价标准应用探讨[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7年01期 |
18 |
焦大化;吕冬梅;;英国铁路论坛的铁路噪声与欧盟政策述评[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7年03期 |
19 |
林凡;张晓兰;;铁路交通噪声及振动对沈阳站地区附近居民环境的影响[J];环境保护科学;1992年01期 |
20 |
张秀华,郑天恩,乔玲,马筠,叶玉华;不同人群对铁路噪声主观反应影响的探讨[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