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构的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研究
【摘要】: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是一种新型非正交坐标测量系统,与传统的正交坐标测量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测量范围大、操作方便灵活、成本低、可在现场或野外测量等特点,已较广泛地应用于模具设计、零件逆向工程测量、产品质量在线检测、设备装配与维修等领域。然而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与传统的正交坐标测量机相比要低(两者通常相差一至两个数量级),导致其使用范围受到较严重的限制。究其原因,自由度大、关节数目多、空间串联结构等特点,其结构参数的误差在过程中会发生积累和放大,导致其精度不高。另外,采用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测量小尺寸零件时,其测量空间往往比被测零件大得多,造成测量空间较大的浪费,损失了测量精度。因此,如何提高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成为研究的焦点与热点。
本论文提出一种可重构的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采用变测量空间和变自由度的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具体实现方法为采用重构的方式实现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测量臂长度和关节数目可变,测量时根据被测量工件的几何特点,选择满足工件测量个性化需求的、较少冗余测量空间的方案,提高测量分辨率和测量精度。全文围绕这个思路展开理论分析、系统设计、仿真研究与实验验证工作,主要章节内容包括:
第一章首先介绍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然后综述国内外关于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的研究现状、相关产品的优点与不足,最后结合课题任务要求提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论文的整体构架进行阐述。
第二章介绍可重构的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的工作原理,将可重构的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与普通的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进行对比,阐述可重构的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在测量精度方面的优势,最后给出可重构的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的数学计算模型和误差模型。
第三章阐述可重构的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的设计思路,然后详细介绍可重构的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机械结构及工作方式。
第四章设计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可重构的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系统数据采集,其采集功能包括6路光栅传感器、1路温度传感器以及3个按钮等相关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并通过RS-232C串口与计算机通讯。
第五章对可重构的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空间与测量精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对不同臂长、不同自由度配置时测量机的测量误差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基于可重构的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解析误差模型,采用Matlab软件进行误差仿真分析,并在一台商品化的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上进行实验验证。
第六章对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结论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
|
|
|
1 |
叶东,车仁生;仿人多关节坐标测量机的数学建模及其误差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2 |
张礼松;管炳良;;关节坐标测量机研制中圆光栅误差修正技术[J];计测技术;2007年04期 |
3 |
付中正,叶东,张之江,车仁生;新型关节式三坐标测量机的研究[J];工具技术;1997年01期 |
4 |
叶东,陈丽艳,车承钧,车仁生;坐标测量机组合系统[J];宇航计测技术;1995年02期 |
5 |
沈福金;坐标测量机在质量认定上的关键作用[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1999年01期 |
6 |
沙垒;新型坐标测量机工作台[J];工具技术;1997年11期 |
7 |
范继业;;坐标测量机在生产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0年02期 |
8 |
沙垒;航空工业总公司在青岛召开坐标测量机研讨会[J];工具技术;1997年03期 |
9 |
王信化;新的坐标测量机及其施测方法[J];航空计测技术;1997年06期 |
10 |
张丽红,张琳,郭俊杰,张涛,李锋,朱利强,吴玉梅;坐标测量机与ORACLE数据通讯的研究[J];工具技术;2004年02期 |
11 |
W.Lotze;柏永新;;坐标测量机的精度与检验[J];国外计量;1988年02期 |
12 |
周维虎;坐标测量机软件质量的评定[J];航空计测技术;1994年05期 |
13 |
晓林;低价格的CNC坐标测量机[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1998年04期 |
14 |
求实;坐标测量机与机床相融合[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0年02期 |
15 |
;CAD/CMM组合缓解编程瓶颈[J];现代制造;2007年09期 |
16 |
A.T.Sutherland;章其坤;;坐标测量机的最佳伺服系统[J];国外计量;1989年03期 |
17 |
张玉文,周维虎;坐标测量机检定(检验)标准现状及展望[J];航空计测技术;1997年03期 |
18 |
张国雄;误差修正──提高坐标测量机精度的重要方向[J];制造技术与机床;1986年08期 |
19 |
;国内外信息四则[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89年03期 |
20 |
;VAST型坐标测量机扫描技术的重大进展[J];计量技术;199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