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的糖皮质激素拮抗效应对人子宫NK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摘要】:米非司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19-去甲基睾酮衍生物,具有抗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作用。从首次合成米非司酮以来,米非司酮已被广泛用作抗早孕治疗,并成功用于紧急避孕。多年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在妇产科学、内分泌学、肿瘤学及免疫学等多个领域表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近年的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对女性的排卵、激素水平以及月经出血模式没有明显影响,但是能够延缓子宫内膜的成熟,从而达到内膜避孕的作用。然而,米非司酮内膜避孕的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第一部分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对uNK细胞体外存活及功能的影响目的:明确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对uNK细胞体外存活、增殖及毒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不同时期女性子宫内膜和蜕膜间质细胞,体外培养制备间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从早孕蜕膜组织中分离、分选得到高纯度的人uN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细胞的表型。在光镜下观测了不同时期间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uNK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基于乳酸脱氢酶活性为基础的MTS试剂盒检测不同时期间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uNK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uNK细胞对靶细胞K562的细胞杀伤作用。结果:在本实验中,采用细胞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人uNK细胞(94.52±2.44%)。外源性IL-2能够明显维持uNK细胞的体外存活,并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有促进作用。单独的不同时期间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均不能维持uNK细胞的体外存活,但分泌期和早孕期间质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明显增加uNK细胞体外增殖(1.12±0.03和1.22±0.06,p0.05)。与对照组相比(63.39±±5.18%),不同时期间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均能明显降低uNK细胞毒性功能(46.98±±3.58%,45.28±±4.05%,43.72±±1.67%,p0.05),而这种抑制作用在不同时期间质细胞条件培养液间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子宫间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不能维持uNK细胞的体外存活,但能够通过细胞增殖和毒性的影响来调节uNK细胞功能。第二部分米非司酮对人子宫NK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人uNK细胞体外增殖、凋亡、IFN-γ分泌、细胞毒性功能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分选得到的高纯度人uNK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米非司酮进行体外处理。采用MTS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毒性功能及毒性颗粒的表达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IFN-γ分泌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对人uNK细胞的体外增殖、凋亡及IFN-γ的分泌功能均没有明显影响。经65nmol/L和200nmol/L的米非司酮处理后,uNK细胞的毒性分别为68.92±5.96%和69.62±4.22%,虽然高于对照组(62.24±4.39%),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1000nmol/L的米非司酮能够明显增加其细胞毒性(73.16±4.27%,p0.05)。1000nmol/L米非司酮不会影响人uNK细胞颗粒酶-B的蛋白表达(50.50±0.02%和45.97±0.03%,p0.05),但能够增加穿孔素的蛋白表达水平(49.13±0.03%和36.23±0.05%,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人uNK细胞的体外增殖、凋亡及IFN-γ的分泌功能均没有影响,但可能通过对穿孔素表达水平的上调作用来增加uNK细胞的毒性功能。第三部分米非司酮在人子宫NK细胞毒性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目的:研究米非司酮的糖皮质激素拮抗效应在人uNK细胞毒性功能和穿孔素蛋白表达调节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信号途径。方法:体外分离得到的高纯度人uNK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孕激素、皮质醇以及米非司酮进行体外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了uNK细胞毒性功能和穿孔素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检测了ERK1/2、p38和JNK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ERK1/2蛋白活化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检测了ERK1/2活性在米非司酮诱导的uNK细胞毒性功能和穿孔素表达调节中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孕激素对uNK细胞毒性没有明显影响;而1×10-6M和1×10-5M的皮质醇能够明显降低uNK细胞的细胞毒性(55.07±4.04%、56.20±3.11%和62.30±2.69%,p0.05)。1×10-6M的米非司酮能够促进uNK细胞毒性功能(62.30±2.69%和73.16±4.26%,p0.05)和穿孔素蛋白的表达(36.23±4.84%和49.13±2.92%,p0.05);1×10-6M皮质醇能够抑制米非司酮对uNK细胞毒性功能(73.16±4.26%3和66.92±2.87%,p0.05)和穿孔素蛋白表达的诱导(49.13±2.92%和33.14±3.45%,p0.05)。1×10-6M的米非司酮能够增加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但对p38和JNK蛋白磷酸化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皮质醇对米非司酮诱导的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具有抑制作用(0.87±0.09和0.48±0.07,p0.05)。此外,PD98059能够明显降低米非司酮对uNK细胞毒性和穿孔素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结论:米非司酮通过糖皮质激素拮抗效应来促进人uNK细胞毒性功能和穿孔素的表达,并诱导ERK1/2蛋白的磷酸化。ERK1/2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米非司酮对uNK细胞毒性功能和穿孔素表达的调节。
|
|
|
|
1 |
王丽玲,苏丽珠;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抗早孕的临床观察[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2 |
李培瑛;抗早孕药物米非司酮在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3 |
王慧;米非司酮促进足月妊娠宫颈成熟的临床观察[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4 |
陈文兵,潘新花;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妊娠的流产效果[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5 |
王浩,曹雅丽,李莉;米非司酮用于中期药物流产40例临床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
6 |
王自能,唐福星;米非司酮(RU486)对人子宫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8年06期 |
7 |
周霞平,巫世娟,张利,黄健;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及蜕膜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年05期 |
8 |
马佳;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用药剂量的探讨[J];首都医药;1999年11期 |
9 |
许小丽;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医学文选;2000年04期 |
10 |
杨利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钳刮术30例临床观察[J];工企医刊;2000年01期 |
11 |
马秀兰;;米非司酮与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56例观察[J];工企医刊;2000年02期 |
12 |
何静茹;周丽华;张霁;刘洋;张君;;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临床体验[J];黑龙江医药;2000年02期 |
13 |
程艽!100020,翁梨驹!100020,韩学军!100020,肖碧莲;每周一次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常规避孕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07期 |
14 |
林穗青,李红,程利南,孙巧英,刘斯青;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卵巢功能和子宫内膜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1年03期 |
15 |
邢燕;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35例疗效观察[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
16 |
谭慧珍,黄云娇;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42例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
17 |
刘冬梅,于威;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31例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
18 |
封小云;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1年06期 |
19 |
汤爱雪;;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失血性休克1例[J];工企医刊;2001年03期 |
20 |
沈为琴;;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醇终止妊娠65例临床观察[J];工企医刊;200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