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典型热交换器流动传热微观机制研究及性能优化
【摘要】:现代车辆技术的发展要求冷却系统为整车经济性能、排放性能、可靠性和舒适性等指标的全面提升“保驾护航”,即现代车辆冷却系统要求既能各种运行工况下的散热需求,保证关键零部件可靠工作,又要尽量减少能量损失,提高系统热力效率。毫无疑问,冷却系统中各个热交换器的性能优化设计是先进冷却系统设计的基础,而流动传热传质的相关理论及影响机制又是换热器以及系统性能优化设计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尽管各种强化传热技术不断取得进展并付诸应用,但是它们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以更多的流动阻力增加换取了传热强化的效果。可以认为,研发理想冷却系统的最大瓶颈在于流动传热理论的不完善以及不甚清晰的流动传热微观影响机制。
本文主要是遵循流动传热细微化和计算精确化这个引导趋势,研究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机制分析;并实现换热单元温度场分布可视化,以验证本文采用的数值仿真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场可视化实验搭建流动传热性能研究的数值仿真平台,并设计温度场可视化实验台,实现换热翅片表面传热情况的可视化,以此验证并完善适用于换热单元热力性能计算的数值仿真平台;
典型换热单元的流动传热分析对车用三种典型换热器的换热单元进行流动传热性能的计算,探索影响性能的微观因素并分析机制,确定相对最优的翅片结构尺寸以及匹配形式;
换热器整体流动传热分析数值仿真两种车用换热器整体热力性能,探索性能影响机制并进行结构以及性能优化设计,寻求提高换热器性能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流动传热性能分析方法在数值仿真流动传热性能的同时,寻求适合于热力性能数据分析的方法。
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文获得了以下主要结论:
(1)将红外摄像技术与流动传热性能测试实验相结合,可以实现换热单元温度场的可视化研究,为仿真研究流动传热性能提供了验证手段;
(2)通过对换热单元进行热力性能仿真,得到了典型换热器中紊流片与散热带的最优化匹配形式,分析了翅片结构等参数对性能的影响机制并进行了参数优化;
(3)通过对换热器整体热力性能的仿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热力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制,可以从冷、热侧出入口位置、流道内翅片排列形式以及冷却工质等角度优化换热器的热力性能;
(4)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灵敏度分析技术、多目标优化技术等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可以拓展研究思路,提高热力性能分析效率。
本文采用数值仿真研究方法结合部分实验工作,研究了换热单元以及换热器的热力性能,分析了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制,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性能优化途径,为车用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方向指导。
|
|
|
|
1 |
崔明贤,杨秀华;铝合金电暖器传热性能的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2 |
谢晓强,戴旭涵,赵小林,丁桂甫,蔡炳初;MEMS工艺微热管传热性能的定量分析[J];电子机械工程;2005年05期 |
3 |
潘振;陈保东;商丽艳;;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研究与进展[J];节能技术;2006年01期 |
4 |
朱汉宝;周亚素;撒世忠;;U型管埋地换热器周围土壤传热性能实验研究[J];流体机械;2007年08期 |
5 |
商福民;刘登瀛;冼海珍;杨勇平;杜小泽;;不同加热位置对振荡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10期 |
6 |
周景民;;重力热管在固定床鼓泡反应器中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7 |
刘一兵;;一种微矩形槽平板热管的数值模拟和有限元热分析[J];低温工程;2010年03期 |
8 |
蒋小月;童正明;秦桂花;;散热器空气侧出口温度的计算与量纲分析[J];民营科技;2010年09期 |
9 |
印彩霞;张红;王中贤;陈芳;;用于生物反应器的旋转热管传热性能的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1年04期 |
10 |
赵丽博;段飞;李政;;地源热泵垂直地埋管传热性能影响因子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26期 |
11 |
耿惠彬;;吸收式制冷机传热性能的改善及新型机组[J];制冷技术;1992年01期 |
12 |
任红延;板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研究[J];太原科技;1999年03期 |
13 |
陈义申;节能降耗—凝汽器传热性能优化[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
14 |
赵镇南,吴挺,时雨荃,李丽新;相变乳状液的流变和传热性能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5期 |
15 |
邓先和,王杨君,黄德斌,张亚君;来流不均匀分布对换热器传热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6 |
吴利平,林贵平;车用管带式散热器的性能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5年02期 |
17 |
陈瑞球,韩学廷;肋片管蒸发器结霜对传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2005年02期 |
18 |
苏俊林,李博,矫振伟;微小矩形多槽道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6期 |
19 |
张于峰;谢慧;李德英;牛宝联;;碳钢-水热虹吸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20 |
龙剑;王小花;;三角形波纹板式溶液热交换器传热特性研究[J];制冷与空调;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