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汶川地震重建的农居建造范式及其策略研究

高峻  
【摘要】:农村是汶川地震破坏的重灾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建造技术缺乏,在地震烈度七度范围内的房屋几乎全部损毁。“两年时间内,完成近200万户农居重建”—这是人类灾后重建史上的奇迹。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运动式”重建似乎进入灾难管理循环的“遗忘”阶段。但是,汶川地震重建实践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的、可比较的案例样本,不应该被忽视,尤其是随着生活的恢复,农居重建所暴露的种种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基于上述背景,在建造视角指引下,本文采取了“宏观认知——案例审视——系统范式——途径策略”的研究路径和内容体系,从农居建造范式和策略两个层面探析农居重建的技术体系框架与过程模式,试图为灾害事件下农居的系统重建提供范式模型及相应的策略和制度设计建议。 “宏观认知”是基于农居灾后重建双重约束的理论辨析:一方面是通过梳理农居建设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相关理论,建立农居的建造体系观;另一方面是借鉴灾后重建的实践和理论,构建灾后农居重建的系统建造观。 “案例审视”是从汶川地震农居灾后重建典型实践案例出发,从农居“建造”的层面进行重建分析比较,包含农居建造样本分析和主体评价两方面内容。前者主要从调查的样本村的建造过程、建筑特征、材料、技术等建造成果及模式比较来认知和审视灾后农居建造成果及问题;后者是从村民视角进行农居建造要素的评价。通过二者的比较分析,归纳出农居重建中的建筑规划、组织机制及政策管理层级的问题。 “系统范式”是以案例审视为基础,从系统思维的范畴探析灾后农居建造的系统要素,特别应用批判系统系统思维方式探寻建立农居建造系统方法,从而建构包含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的农居建造系统范式。 ‘途径策略”包括农居建造范式指向下的灾后农居重建的实施路径和政策途径。实施策略包括农居建造的组织策略、涉及策略和实施策略;政策途径是基于社区共同建造理念下的农居建造的政策及制度设计。


知网文化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