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发电技术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分布式发电作为集中式发电的有效补充,有助于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和局部供电可靠性。
微网是一种可有效协调管理多种形式的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技术,有助于实现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之间的协调运行。微网与配电网之间的协调运行、微网内部电源的协调控制、提高微网供电可靠性、微网线路保护、合理配置微网主电源直流侧的储能设备和微网能量优化管理等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微网主电源的协调控制、提高微网供电可靠性、微网线路保护以及微网主电源直流侧储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分布式发电和微网的发展背景以及现状,对微网控制、微网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微网线路保护和微网主电源直流侧储能设备进行概述,对本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进行说明。
第二章在主电源输出电压控制环节中引入高通滤波环节和带通滤波环节相结合的“虚拟阻抗”,有利于微网主电源对输出功率的解耦控制,接着介绍主电源下垂控制环节相关参数的选取依据,通过在下垂控制环节增设有功前馈来配置微网有功小扰动模型的特征根阻尼系数,进而可有效抑制主电源输出功率在扰动过程中的波动,然后介绍微网主电源并网同期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控制环节设计的有效性。
第三章首先介绍提高微网供电可靠性的必要性,根据主电源下垂控制环节输出的电压角速度和幅值以及主电源运行状态进行判断是否注入补偿功率的方法来提高微网供电可靠性,接着介绍恒功率电源的控制方法,并且进行小扰动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第四章首先介绍微网主电源的电流内环限流方法,可有效限制主电源输出电流,接着介绍微网保护的难点,并且采用一种基于通信的微网分区保护方案,微网分区保护方案适合微网运行方式灵活多变的特点,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微网分区保护方案的可行性。
第五章首先比较几种较常用的小型电力储能设备,采用基于铅酸蓄电池组和超级电容器组的混合储能系统作为微网主电源直流侧的储能设备,接着介绍一种简单的混合储能系统的主从控制方法,超级电容器组可优先响应主电源直流侧输出电流的变化,避免铅酸蓄电池组的频繁充放电,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混合储能系统的主从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第六章对全文工作进行总结,概括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并陈述下一步有待开展的研究工作。
|
|
|
|
1 |
孟庆函,刘玲,宋怀河,凌立成;超级电容器用复合炭极板电极的电化学性能[J];电源技术;2004年07期 |
2 |
;Maxwell高性能‘D-CELL’超级电容器,满足汽车和工业市场需求[J];电子产品世界;2006年18期 |
3 |
汪形艳,王先友,黄伟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J];电池;2004年03期 |
4 |
张治安,杨邦朝,邓梅根,胡永达;超级电容器氧化锰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无机材料学报;2005年03期 |
5 |
刘宝华;;中上:剑走超级电容[J];中国汽车界;2009年07期 |
6 |
焦其军;;发挥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在电动车中的作用[J];汽车与配件;2010年22期 |
7 |
谢振明;;立足国家级科技强市建设 争创绿色能源结构孵化基地——关于宁波市研发和生产超级电容器的建议[J];宁波节能;2010年03期 |
8 |
本刊编辑部;崔大山;;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 中国首创的电动车新电源[J];时代汽车;2011年09期 |
9 |
刘志祥,张密林,闪星,董国君;千法级超级电容器的制备[J];电源技术;2001年05期 |
10 |
王晓峰,王大志,梁吉;20伏高电压型碳纳米管超级电容器的研制[J];电子学报;2003年08期 |
11 |
张治安,杨邦朝,胡永达,汪斌华;超级电容器氧化锰电极电容特性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5年02期 |
12 |
王大伟;成会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新进展[J];科学通报;2008年08期 |
13 |
屈伟平;林燕;;智能电网中的超级电容技术[J];电器工业;2009年11期 |
14 |
纪秀磊;;能源储存之二——超级电容器[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配合人教社教材);2011年03期 |
15 |
张熊;马衍伟;;纳米电极材料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J];新材料产业;2011年04期 |
16 |
张宝宏,刘彦芳,李会娟;Ag_2O超级电容器的研究[J];应用科技;2004年10期 |
17 |
苏凌浩,范少华;物理化学综合实验设计——纳米MnO_2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8 |
刘鹿生;;超级电容器挑战电信的电池[J];电力电子;2004年05期 |
19 |
张治安,杨邦朝,邓梅根,胡永达,汪斌华;超级电容器纳米氧化锰电极材料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学报;2004年17期 |
20 |
王晓峰;碳纳米管超级电容器的研制和应用[J];电源技术;2005年01期 |
|